職場人生百態,記錄點點滴滴。
職業觀就是職場人對職業的認識、態度、觀點,如對職業評價、擇業方向等的認識,是選擇職業的指導思想。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職場觀,這跟自己的人生價值觀是息息相關的。
職場上常用“井底之蛙”來形容那些不求上進,目光短淺的人。而事實上,很多時候,并不是他們想要“坐井觀天”,而是自身能力有限,職場經驗有限,他們“不是不想跳槽,只是實在跳不出去啊”。
很多職場人,內心裝著“環游世界”的大抱負,但是:一工作能力不足以賺取更多的報酬,二自己還不求上進,不學習成長自我。所以就只能找個理由“可是兜里沒錢”,從而放棄。
從古至今,從上到下,所有企業或者單位里,都會有這樣的“閑職”。在這些崗位上的職場人,一般都屬于安于現狀的性格。以前,他們上班就是喝茶、看報、開會;現在,他們上班就是喝茶、上網、開會。
這種崗位,薪資待遇穩定但不算高,各種該有的福利都有。不過,就像豬說的“最遺憾的一點就是不養老”。企業是個盈利組織,企業招人的目的,是用報酬福利來換取員工的勞動付出。當一個員工沒有任何可用價值的時候,面臨的不是“閑”,而是“宰”!
外來和尚好念經。當今職場上,只要沾點“外國”的東西,就會突然高大上許多。很多品牌在取名字的時候,都會刻意取得像個“洋名字”,說是這樣顯得高大上。
在這樣的大環境下,很多職場人也開始“鍍金”。隨便去趟國外,拉幾個橫幅拍幾張照片,就當做“考察學習”了。然后到處旅游一番后回來,就成XX國深造過的“大師”了。
并不是看起來高大上的地方,就適合自己。很多人剛進職場的時候,想的就是去一家大公司,上市公司什么的。至于為什么?其實他自己都不知道。只是覺得“應該”這樣,或者“大家都說”要這樣。
身在職場的人都知道,“適合”才是最重要的。職場上一直有“雞頭”和“鳳尾”的說法,有些人寧做雞頭不做鳳尾,而有些人卻寧做鳳尾不做雞頭。這兩者并沒有誰對誰錯,只是適合與否。
明明自己工作技能不強,學習能力又差,還很懶,但是偏偏要去一家要求很高的企業。從去開始就一直被壓著,時間一長才頓悟:啊!我TM原來并不適合這里。就好比一匹駿馬,下海鍍金,結果變成了海馬一個道理。
認清自己,找到自己的定位,去你該去的地方,做你該做的事情。這才是職場人應該做的。
在職場上,我們要樹立正確適合的職場觀。不管是安于現狀,還是激流勇進,只要不違背職業操守,樹立正確的職業價值觀和人生價值觀,我覺得都是好的。
你屬于哪種呢?留言討論下唄。
我是知陽,歡迎關注頭條號。
跟我一起看熱點,聊營銷,說職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