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茜,思諾咨詢管理合伙人,天鷹資本合伙人,饅頭商學院導師 編輯、整理:萌萌、kiki
主持人、公司高管、投資人、饅頭講師,在王茜的自我介紹中,總會出現這樣的斜杠,這讓她成為別人眼中的時髦的“斜杠青年”,很多認識她的年輕人紛紛立志要像她一般,可以做到在不同的職位和身份中游刃有余,切換自如。
然而,面對這些年輕人,她卻只想告訴他們“不是人人都要做斜杠青年?!?/p> 巴菲特說過一句話,人生就是一個不斷抵押自己的過程。抵押意味著什么?意味著你要有資產。 你有什么資產呢?比如說你的社會關系,你的健康,你的個人品牌,你的金錢,你的時間,你的專長等等。我們要學會做等價互換。比如說你可以用時間去互換一個什么呢?你用時間的累積去互換一個特長的積累,或者你用金錢去換人脈。 在這里面,商業社會的本質就是交換。你要盤點好你自己有哪些資產,同時你要和什么進行交換。不是人人都要做斜杠青年,你要想清楚,自己為什么要多重職業。這就是我想講的第一個道理。 我的第一個身份是兼職主持人,這個身份起源于我學生時代的愛好。 我是99年上的大學,那個時候娛樂活動特別少,也沒有手機,只能認真學習。而在繁重的課業之余,我最喜歡的就是聽廣播,這是我最重要的愛好。 我個人有個習慣,即我喜歡什么,我就特別想去了解它背后的奧秘。所以我進了大學后就去了學校電臺做主播,之后還參加了大連市文藝廣播的選拔,有幸成為了里面的一名主持人。 畢業后,無論我是在天津還是北京工作,我都堅持著這個愛好。今年,已經是我在交通廣播電臺做兼職主持人的第七個年頭。 而我的第二個身份是營銷人。 03年我大學畢業,那年我加入了一家法國的4A公司,一猛子就扎進了營銷圈。 我一共工作了十三年,在這十三年間,我得過無數的行業獎項,金投獎,艾菲,還有亞洲的一些時尚營銷的獎,比如金鼠標等等。 在2012年,也就是我工作的第9年,我第一個女兒出生,我開始了第一次創業,做的是商業咨詢的方向。 創業一年多兩年之后,我順利的把公司賣給了上市公司,完成了從創業者到職場人的又一次蛻變。 在2014年,我遇到了一個特別嚴重的職場瓶頸,那時我已經在公司做到了一定的職位,我覺得我想實現的目標都實現了。但是往上再怎么走呢,我非常迷茫。 于是,我給自己放了一個長假,去長江商學院繼續深造。在那里,我找到了自己職業發展的另一個方向,做投資人。 我投過的項目,可能大家聽說過的有鈦媒體以及其他一些媒體,當然我投的最著名的項目是饅頭商學院。 2015年,我開始在饅頭做品牌和職場方向的導師。 為什么要做導師呢? 因為我本身是一個特別主動進行職場規劃的人。曾經我覺得40歲是一個挺遙遠的夢,我希望40歲之后我能去讀一個博士學位,在大學里做一個老師。 但在這之前,我希望能對現實中的90后和00后,他們的生活,他們的困惑,他們的職場做一些更多的感知。 所以為了40歲之后的職場轉型做鋪墊,在2015年我又有了個新身份,饅頭商學院的職場和品牌方向導師。 講了這么多,我就是想告訴大家,作為一個別人眼中的斜杠青年,我一路是怎么走過來的。 在我的職場發展歷程中,我有多種身份,兼職主持人,公司高管,投資人,饅頭講師。所以,我簡單總結了一下,在斜杠的方向上有四種模式: 第一,工作加愛好。 電臺的那份工作對我來講就是一個愛好的模式。 第二,復合型斜杠。 比如說,在做投資人的同時,我還是一個獨立的品牌戰略咨詢的顧問。 這兩種職業身份,都源自我在這十幾年的工作過程中的積累,而品牌營銷更是我的核心能力,所以在做投資人的同時,我希望能堅持做品牌營銷。 第三,工作加轉型的斜杠。 如果你覺得自己在行業里面可能有一些瓶頸,或者覺得這個行業不是你喜歡的,你想轉型到其他行業的,這個模型可能比較適合你。 因為隔行如隔山,你轉型到其他行業的時候,你并不知道你是不是會適合,所以你不妨在業余時間,以一個斜杠身份,在這個行業里面去多做一些嘗試,為以后你想轉型的那個方向做鋪墊。 比如說我現在在饅頭做講師,就是為了40歲之后當老師去做鋪墊。 而不是說40歲之后我把投資的工作踩一個剎車,然后一頭扎進大學校園里,結果發現完全不適合自己。 因為你知道,你看到的和實際的情況永遠是有著千差萬別的。 最后,工作 + 技能型的斜杠 在工作里你可能會用到一些技能,比如說PPT的技能,比如說演講的技能,比如說講故事的技能等等。 在工作里邊你對這些技能的操練,慢慢的使這項技能凸顯出來的,凸顯到它可以當做一個專門的工作職業的技能,能夠為你提供一個新的標簽,一個新的身份,甚至一份新的收入。 我之前看過一本書,是linkedin的創始人寫的,叫《至關重要的關系》。他在里面講,每個人都是一個創業公司。在這個創業公司里你要做什么呢?你要做你的競爭優勢差異化,你要參與到競爭中去,做自己的定位。 定位最重要的原則是什么?定位是競爭導向的事。定位不是我喜歡,而是我和別人比,有什么差異化的優勢。 除此之外,我這個個人公司要不要做多元化的發展呢?在多元化的發展里面你要搞清楚什么事呢? 第一,不是所有的公司都要多元化發展的。 可能有一些公司,像寶潔,它是用多品牌的方式發展的。但也有一些公司,比如加多寶,它就沒有做更多的多元化發展。 不管是“工作加技能”,還是“復合型”等等,你的精力是有限的。當你做其他的事情的時候,它必然要分割你的精力。 不同職業的切換本身也有時間成本。所以你在準備做斜杠青年的時候要先問自己一個問題是,你要不要做斜杠青年,這是第一。 第二個問題還是定位,在多品牌戰略或者是多元化的發展,或者品牌延伸中,我們要關注什么? 我認為是聚焦。 你的斜杠身份是要聚焦在你的優勢行業里,要聚焦你的優勢技能里。 也就是說,你的單杠技能是你斜杠技能的基礎。 我剛剛講到了,我有很多七七八八的身份。但是,除了電臺那個身份之外,其他的身份都focus在我品牌營銷的十三年經驗之上的,只不過它被輸出成了不同的方式,用不同的形式來表現出來。所以,你的單杠能力一定要強。 斜杠不是說我要給職場開個后門,我們之所以要講到它是一個職場身份,是因為職場身份代表著它要有職場的功利性,也就是說它要被市場認可,要能變現。 當你的主業之外的業余身份能被職場認可和變現時,就意味著這個業余身份一定是個杰出的能力,而不是一個非常普通的能力。 現在看到很多年輕人,可能是被自媒體的風吹的,很多人都去寫。這確實是一個比較容易上手和起步的一件事。 但是那是戰術的勤奮,那不是戰略的勤奮。要做到戰略的勤奮,你要做什么呢?你要從戰略規劃上弄清楚自己到底是在哪些方面有優勢。 不管是斜杠青年,還是單杠青年,不管是你要在主業之外開發自己的第二身份或者第三身份,你都要有一種戰略的思維。 怎么形成戰略思維? 第一,要學會用“上帝之眼”看問題:在我們職場生涯幾十年的漫長過程中,不管你是工作了一年,還是即將要工作,還是已經工作了三五年,你都一定要試圖用一個上帝之眼的方式去看職場。 在這里,我想講一個炒股的故事。 我有一個長江商學院校友,他的兒子在美國上大學后,他母親就給了他兒子五十萬美金,讓他在美國炒股。為什么要讓他炒股呢? 她母親是這樣說的,“你現在是一個大學生,你會覺得世界和你沒有關系,你可能覺得你只和周圍那幾個同學的一畝三分地有關系,或者充其量這個公司跟你有關系,再大點,這個職場跟你有關系。其實不是,世界都跟你有關系。” 而股市就是個很好的學習方式。但是我不建議大家用太多的錢去炒股,因為中國的A股市場還是有其特殊的情況,但是股市是一個好學校,它是一種讓你和世界產生關系的方式。 當你買這家的股票的時候,你會研究什么?公司年報,政府的政策,國際的形勢……在這個過程中,你會看到一個更廣闊的世界。 當你有這個視角的時候,你就不會有,“我掙著賣白菜的錢,還要操著賣白粉的心”這種心態。因為你會發現,當你確實在掙著賣白菜的錢的時候,很多人已經走在前面“操著賣白粉的心了。” 第二,你要用時間這個維度,看你的現在、未來和以后。 當你在現實的職場里,遇到百思不得其解的事情時,你要試著跳脫到五年后的自己,回望你現在的狀態,你會給自己一個非常不一樣的答案。 大多數的職場的問題,職場的困惑,職場中難以逾越的鴻溝,就是因為你可能更多的是在地平線上的角度去橫看你的生活。 如何升到三萬英尺,如何升到五萬英尺,用不同的維度去解釋你現在職場中遇到的問題和困惑,是非常有意義的。 當大家的眼界在不同程度的時候,做個人品牌或者其他事情,是有不同方式的。 但是我必須要說,你的表達能力,你的文字。不管是文字的表達能力,口頭的表達能力,不管是中文的表達能力還是英文的表達能力,包括你的學習能力。這個能力是永遠都需要的,這是一個恒定的能力。十年過后,二十年過后,它還是需要。 第一個,認知自我。 你要用不同維度,用不同的空間維度、時間維度去看自己,你要盤點自己的資源。 首先要搞清楚你是什么?這里可能涵蓋著你的價值觀。 還有就是你有什么?你的能力、知識、技能等等的。 除此之外,我們還要聚焦優勢。什么叫優勢?即要比百分之八十的人做得好。 這里面我們講兩點。 一個是絕對優勢,舉個例子,我剛才羅列了我得了很多營銷的獎,可能貌似從絕對優勢上講我可能還不錯。 但是說到第二個問題,相對優勢,我就不一定有這么明顯了。 在相對能力的領域里,比如說在社交媒體這個領域里,拿我和干脆互動的CEO王大澤老師來說,他比我年輕,他對年輕人的理解天然就比我好。而且他常年奮斗在媒體的第一線上。所以在這新媒體運營這個語境力,這個相對優勢的領域里面,他的優勢比我更明顯。 而現在行業這么細分,每一個行業都有細細碎碎,特別特別多相關的領域,很少有人說,拍著胸脯說我是一個非常全面的品牌顧問,我是一個非常全面的營銷大師,沒有我不懂的。 這幾乎不可能,從絕對優勢上,你幾乎很難做到大而全。所以你應該在相對優勢里面去找到自己的優勢。 最后,以終為始。這是一個特別重要的方法論。即不要做盲目的努力,為了努力而努力,這是不行的。 比如說,你問任何一個房地產公司的人,我想蓋一個房子,他一定告訴你說,你要先做設計,你要做外立面的設計,主體的設計,景觀的設計,先是紙上談兵。做完設計之后,做什么?做施工圖,也就是說做計劃。 在做設計和做計劃的這個部分里面,未來的樣子你已經大致了解了,最后才是搬磚頭和水泥開始壘墻。 第二個,對接需求。 我們一直在說職業的多重身份,既然是職業的多重身份,它就是和職業的變現,和職業的認同相關的。它一定是說我掌握的這個能力,比如說我織毛衣特好,那我只能當做一個在家的小愛好,它不可能構成我的斜杠身份。 如果自己是一個公司,你的這些技能就是你的產品,你要把它售賣出去的時候,市場得有人接收,如果市場沒人接收的話,你只能把它當做你的個人愛好。 比如寫毛筆字。如果你喜歡寫的話,你要寫不成徐靜蕾那樣,或者你沒有徐靜蕾那么有名的時候,方正也不會給你做一個什么字體。所以你只能將其作為一個愛好,它不能成為你的斜杠身份。 當你盤點自己優勢之后,你一定要對接需求。在這個對接需求里面,你要找到你這個技能可以幫助誰完成什么任務。 第三,能力的產品化。 我們今天不是講的自由職業者,我們今天講的斜杠身份,那就意味著你有主業,同時你要開展你的副業。在這個時候,你一定要把你的能力封裝成產品化的東西。 什么叫封裝成產品化的東西? 我舉個例子,韓都衣舍。他們的創始人趙迎光以前就是一個斜杠身份。 他做過韓語翻譯,他在韓國帶團的時候,發現代購這個生意可以在帶團之余做一做。代購是不是他當導游之外的一個斜杠身份?那我的韓語能力,我的韓國和中國兩邊跑的這種相應的特性,這東西我賣給誰?淘寶就是一個把他的能力封裝成產品的平臺。 他在這個平臺上實現了將他的能力產品化的封裝。 所以他就在淘寶上開了一個店,先是從東大門批衣服,然后回到中國來賣,然后在線上去做相應的詳情頁。 這就是一種把能力進行產品化封裝的能力。借由這個斜杠身份的作為起點,到現在,韓都衣舍一年幾十億的銷售額。如果不做斜杠的嘗試,你很難知道,這會不會就是世界給你打開的一扇窗。 可見,在做我們的斜杠身份輸出的時候,把你的斜杠身份產品化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這里有兩個指標可以衡量你的斜杠身份是否能夠產品化: 第一,它能夠提供的不是一對一的解決問題,而是一對多解決問題。 因為一對一的問題從某種意義上來講,你還是在賣時間。即便你能賣得出來非常高的客單價,你也是一小時就是一小時的事。你會變成一個體力勞動者,雖然你賣的是智力。但是在本來繁忙的工作8小時之外,你還要做賣時間的事情,你體力的消耗,容易叫你自己堅持不下去。 第二,可以用你的碎片化時間來進行生產的,且不需要用你整塊的時間。 我現在看到好多標榜斜杠青年,最后都變成培訓師。培訓師那個方向并不是斜杠青年變現的方向。因為它變成了主業,而不是副業。 斜杠心態是你要在主業之外,如何能用一對多的方式利用在線的平臺去解決,同時能夠用你的碎片化時間去肩負多重身份,而不是拿出整個的三個小時六個小時這樣的方式去做。 最后一點,投入產出比。 你就是一家創業公司。你在做這件事情的時候,你在做斜杠青年這件事的時候一定要考量,你投入的是什么,你的精力,你的熱情,你的時間,甚至你的錢。 這件事做成了,你能收獲什么。這件事做不成,你能收獲什么,而且你要失去什么??紤]清楚這些事情再開始。 不要過高的估計自己的毅力,更多的時候是因為它能帶給你的正向的反饋,能夠彌補你付出去的努力。你覺得嘗到甜頭了,于是你才能堅持下去。 所以在這個里面,你一定要考慮,你的成本結構是什么,你的收入來源是什么。 在這個部分里面,在階段性的收益里,它能帶給你什么,這個收益不止是錢的部分,可能錢是最晚才能兌現的。而成就感、認可度,你的差異化,包括自己的自信等等,可能才是最新收獲的。 在這里面我也給大家兩個小tips,一個叫以愛之名,就是你的優勢是不是你喜歡的地方,喜歡的方向。 也許你的興趣不一定是你的優勢,你的優勢并不和你的熱愛相關,但是去找到那個合集,在你的優勢項目里和你熱愛的項目里去找到那個合集,這樣才能讓你更好的堅持。 第二個,最好你的斜杠身份,跟你的工作相關。 工作沒到五年以下的人,最好你能用工作技能模式去開啟自己的斜杠身份,因為它是跟你的工作相連的,同時是一個相輔相成的過程。 否則,白天你要做一件事,晚上再干另一件事,對你來講是疲憊不堪的。 最后,我想強調的是,斜杠青年的這個身份并不是要給你的職場開一個后門,能夠真正做好斜杠青年的人還是是少數,你的單杠一定要強。 那些斜杠屬性無非是你單杠能力的往外稍稍邁出的半步而已。 盡管我分享的主題叫斜杠青年,我更多的想和大家講的的是在職場里面看問題看事情,看職場看自己,看眼前看未來的一種思維方式。 這種思維方式,它可能對你規劃你的斜杠身份有好處,可能對你規劃你的職業生涯有好處。從我自己實踐的經驗來講,對我整個人生都是大有裨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