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的耳機營銷中,主要有兩種營銷手段。一種是大力宣傳耳機的外形,通常以時尚的外型、奢華的用料和絢麗的顏色來達到吸引眼球的效果。另一種則是大肆為耳機的技術造勢,試圖以各種五花八門的技術來吸引消費者,同樣達到宣傳的目的。多單元耳機便是屬于后者。這期,我們將探討多單元耳機。
從耳機單元說起
目前最為常見的耳機單元有兩種:動圈單元、動鐵單元。動圈單元是由處于永磁場中的線圈通電后,帶動振膜發聲。由于動圈耳機不受單元面積的限制,而且動圈耳機的音質很大程度上與振膜的大小成正比,所以動圈振膜尺寸一般都比較大。而動鐵單元則是在線圈中放置一塊被稱為“平衡電樞”的精密鐵片,鐵片在線圈通電后振動,繼而通過一個精密結構的連接棒傳導至微型振膜。動鐵耳機的技術是從助聽器上移植過來的,因此動鐵單元的體積可以做得很小。
動圈單元
動鐵單元
一般說來,動圈耳機頻響范圍較寬闊,低頻下潛深,聲音溫暖,但是在細節解析和瞬態反應上要略差。而動鐵耳機在解析、動態和密度上有明顯的優勢,中頻十分飽滿,但其頻響范圍狹窄,聲音較為生硬,低頻不足。可以說,動圈和動鐵單元都有改善的空間。
然而,要求一個動圈或動鐵單元在聲音上有全面的表現,無論在技術還是在成本上都面臨很大挑戰。于是,工程師退而求其次,參照分頻音箱在耳機腔體內放置多個單元,利用分頻技術來最大程度地發揮耳機的聲音質素。多單元耳機由此應運而生。
多單元耳機發展概況
世界上第一款多單元耳機是AKG在2000年推出的雙動圈耳機K280。(本文暫不討論K290這種多聲道的家庭影音耳機。)作為多單元耳機的探路石,K280由于技術的限制,并未取得成功。此后的十年中,AKG并未再次推出多動圈耳機。
AKG K280
六七年后,多動鐵耳機卻后來居上,蓬勃發展起來。多動鐵耳機的發展,與動鐵的特性有很大關係。一方面,單動鐵相對于單動圈頻響較窄,低頻較差,很有改善的必要;另一方面,動鐵單元體積很小,耳塞腔體能夠容納多個單元,多個單元間也不易受干擾,因此對耳機頻響和低頻有很大的提升。為此,動鐵耳機廠商將精力投入到多單元動鐵耳機的研發上,推動了多單元耳機的發展。
當然,動圈耳機也不甘示弱,不過卻沒有廠商敢挑大梁,直到日本“地外科技”廠商JVC研發微型動圈單元,才開始了動圈耳機的試水之作。另一個日本廠商天龍也推出了自己的多動圈耳機。
同時,耳機單元組合的另一種形式——動圈和動鐵的組合也由多單元耳機的創始廠商AKG發明出來。2013年,索尼在IFA上展示出自己研發的多款圈鐵結合耳機。圈鐵結合的形式也慢慢被認可。
多動鐵耳機
三大動鐵耳機廠商UE、舒爾和威士頓憑藉自己多年來對動鐵技術的積累和沉淀,率先推出了多動鐵耳機。UE推出了UE F10、UE900和UE Pro定制系列等多單元耳機。其中UE900內置四枚動鐵單元,兩個單元用于低頻,一個用于中頻,一個用于高頻。UE 18 Pro則高達六個動鐵單元,是UE最高端的定制多單元耳機。威士頓主要有Weston系列(Weston1除外)、UM系列(UM1除外)和ES定制系列多單元耳機面世,其中Weston 4R擁有四個動鐵單元,ES5擁有五個動鐵單元。舒爾的多單元耳機數量相對少一些,先后有SE530、SE535(LTD)、SE425和SE846等幾款多單元耳機面世。其中SE846是舒爾最新的旗艦耳機,共擁有四個單元,兩個負責低頻,一個中頻,一個高頻。
Weston 4R Shure SE846
傳統動鐵耳機廠商頻頻推出多單元耳機后,索尼在2012年一并發布了幾款XBA系列的耳機(XBA-10除外)。值得一提的是,索尼耳機產品的動鐵單元全是自主研發設計的,因此在成本上有很大的優勢。XBA-40是索尼動鐵系列的旗艦耳機,內置四枚動鐵單元,分別為全頻、高音、低音和重低音單元,這樣的設計也與其他三家有所不同。
隨著SE846在今年5月發布,主流多動鐵耳機正式進入四單元時代。越來越多的單元,讓每一頻段都得到很好發揮的同時又保持相對均衡的狀態,同時使分頻處的銜接更為流暢,聽感更加自然。
Logitech UE900
多動圈耳機
眼看著多動鐵耳機輪番上市,多動圈耳機卻始終沒有動靜。這有其原因。動圈單元的體積較大,且需要空間來實現共振,要將多個單元放入耳塞腔體中,對單元和腔體的體積都提出了很大的挑戰。因此,沒有相應的技術,耳機廠商是不敢輕易嘗試的。
Denon AH--C300
JVC HA--FX T90
直到2011年,日本地外科技音響廠商JVC歷經6年研發了微型高清單元和微型高清雙單元,并將其應用于HA-FX T90,成為市場上第一款雙動圈耳機。這款耳機采用二分頻設計,其中一個單元負責低音,一個負責中高音。一年后,JVC再接再厲,繼續推出兩款三動圈耳機:HA-FXZ100和HA-FXZ200。這兩款耳機都采用了三個動圈單元,分別負責超低音、中音和高音。因為動圈單元的特性,這兩款耳機的造型都顯得比較奇特。
2012年,日本音響廠商天龍也發布了一款雙動圈耳機AH-C300。AH-C300每個腔體內配備兩個由天龍自主研發的11mm動圈單元,兩個單元平行放置,能夠帶來震撼的低音體驗。
JVC HA--FXZ100
圈鐵結合耳機
動圈單元和動鐵單元幾乎是水火不容,卻又能相互取長補短。動圈擁有寬闊頻響、溫暖聽感的同時,欠缺些解析力和細節,動鐵卻在解析力和靈敏度上表現優異,缺點在在于音色生硬、頻響較窄。將動圈和動鐵融合起來,看起來簡單,真正做到卻相當困難。因此,當AKG在2011年9月發布其旗艦耳機K3003時,在業界引起了軒然大波。K3003是一款專為“瘋狂發燒友”打造的圈鐵耳機,它不是簡單地將動圈和動鐵放入腔體中,而是將二者以同軸設計的方式嵌入腔體,以發揮各自的優勢。其中,2個動鐵負責中高頻部分,1個動圈負責低頻部分。圈鐵耳機的概念從此得來,也為耳機單元的組合開辟了一條新的道路。
AKG K3003 Ultrasone IQ
2012 年,德國極致推出了其首款入耳式產品IQ,這也是一款圈鐵結合耳塞。IQ搭載了一個動圈單元和一個動鐵單元,其中前者負責中低頻,后者負責高頻。2013 年9月,索尼在IFA上展出了其圈鐵結合耳機XBA-H1、XBA-H2和XBA-H3,前二者是一圈一鐵,其中動鐵為全頻單元;后者是一圈兩鐵,在前二者的基礎上增加了一個負責高頻的動鐵單元。索尼圈鐵耳機的發布,標志著圈鐵耳機越來越多地進入人們的視野。
Sony XBA--H2
多單元耳機的技術難點
動圈和動鐵單元發展都較為成熟,因此想繼續在單元技術上有所提升難度相當大。而將多個單元組合起來,發展多單元耳機則面臨著更多的難點。因為,多單元耳機不僅要繼續解決單元技術發展的難點,而且要在分頻技術上下更大的工夫,比如各個單元在頻段上的銜接問題,單元之間阻抗、靈敏度和功率的匹配問題,不同單元的相位差的問題等。圈鐵結合耳機,看似一種更為理想的方案,其技術難度卻是最大。畢竟動圈和動鐵單元的物理差異太大,分割頻段操作難度也更大。
因此,在如今單元技術發展得比較成熟的時期,決定一款多單元耳機好壞的因素主要是分頻技術。如果分頻技術做得不好,單元再好,多單元耳機的音質也比不上單單元耳機,這樣就違背了開發多單元耳機的初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