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老一輩中一直有一句話是這么說的,“心疼孫子燒張紙,心疼外孫把手指”。意思老人心疼孫子,百年之后孫子上墳的時候會給自己燒張紙,而疼外孫,外孫只會用手指一下那是外公婆的墳。還有這么一句話是“外孫是別人家的狗,吃完就走”。外孫和孫子在老人心目中的地位注定不同,區別也顯而易見。
身邊一個閨蜜一直對于家里父母的這種態度耿耿于懷,自己和老公結婚沒兩年,就生了一個兒子,當時閨蜜婷婷坐月子的時候,老媽擔心婆家不能盡心照顧婷婷,就自己專門從老家趕來照顧婷婷了。月子結束以后,婷婷想讓老媽在自己身邊幫著照顧孩子,因為平時自己跟婆婆的關系也不太好,而且畢竟是自己親媽,在照顧孩子的時候肯定更加盡心。
沒想到,老媽竟然不愿意,執意要回老家。在老媽的眼里,孩子跟誰姓就應該由誰照顧,外孫是別人家的狗,吃完就走。照顧大了將來也是跟奶奶親。婷婷覺得老媽可能是想在家安享晚年了,既然這樣,婷婷也不好繼續為難老媽了。
剛開始婷婷自己照顧孩子,之后因為要上班的原因,婷婷雇了保姆在家照顧孩子。讓她耿耿于懷的是,差不多半年之后,弟妹也生了一個兒子,當時老媽一直不愿意給自己帶孩子,沒想到自己的孫子出生以后,就上趕著去照顧了。平時孫子和外孫在一起,也能明顯感覺到老人疼孫子多一點,這讓婷婷心里很難受。
不明白為什么外孫子和孫子在老人的眼中能有這么大的區別,外孫也是自己的親兒子啊,可自己最親的父母并不把自己的親兒子當成最疼愛的人。
對于孫子和外孫在老人心目中有什么區別,很多老人也發表了自己的看法。
“這有什么可傷心的,本來就是這樣的,難道奶奶不是帶孫子的,姥姥帶外孫,是看閨女的面,沒有閨女認他誰?要是老人不在了,孫子逢年過節的上墳,掃墓,怎么沒聽過多少外孫做這樣的事?有也不多吧”
“女兒嫁出去如潑出去的水,一代親,二代表,三代沒了了。姓氏是宗族,是萬代宗族。”
“養不熟!外孫再怎么疼人家還是和爺爺奶奶親!”
其實孫子和外孫本來沒有什么區別,唯一的區別就是相處時間的多少,所有的感情都是在時間的堆砌下積累起來的,老人跟孫子相處的時間多,自然就會跟孫子親一點,跟外孫相處的時間少,跟外孫的感情肯定不及孫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