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裔報》示:裸婚時代結束?近六成單身女性”無房不嫁”,世紀佳緣的婚戀觀調研報告顯示:“房子=票子=愛情”得到了近半數單身男女的認同。認可租房結婚的女性僅占一成。
一線城市,買房已然天價,購房對于普通打工族而言簡直天方夜譚,奮斗十年也未必能買下一套房子。在這樣殘酷的現實下,仍有57%女性在擇偶時將“有房族”列為首選,認為結婚需要單獨準備婚房,這一比例比男性高出16%。難道面包比愛情更重要?
《歡樂頌》的樊勝美堅持要王柏川買房,最終因房產證沒有自己的名字而決裂,是物質至上的婚姻觀在作祟吧,房子不是自己的,沒有安全感。裸婚時代一去不復返?單身男士們的壓力不容小覷。
裸婚是物質匱乏時代的無奈妥協,基于對愛情信仰的堅守和對未來的信心,義無反顧地走進圍城。當下流行旅行結婚,可以免去各種習俗的開銷和勞碌,但,房子在婚姻當中依舊占據絕對的分量,先安居而后樂業是我們共同的向往。
“無房不嫁”暗喻著時代物質享受至上的價值觀,有人質疑:未來需要兩個人共同打拼,而把男方有“房子”作為硬性條件,是一種“不勞而獲”的僥幸?
“無房不嫁”是單身女性基于自身認知所做出的對愛情的最大期許,但“房子”不會成為決定婚姻的唯一要素,如果兩人感情深厚,有各自的工作,穩定的收入,即使沒有房子也會走入婚姻的,愛是高于一切物質的存在。如果沒有愛,難道嫁給房子?只有物質的婚姻是一種悲哀。
在物質逐漸擺脫匱乏的同時,愛卻變得稀缺了。婚房時代也好,裸婚時代也罷,都是順應時代發展的經濟產物,遠不能列入道德范疇,不應被譴責。單身女性期望有婚房,從某種程度來講,是希望自己婚姻是基于愛情以及經濟基礎之上。
畢竟這個時代不再是“有情飲水飽”。物質是情感的保障,經濟決定上層建筑,如果物質無法保障,那么婚后必定隱患無窮。
愛情和面包,你怎么看?沒有房,嫁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