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熱上線的《我的前半生》終于落下了它的帷幕,丟下了一些富有爭議的話題,留給我們對現實進行思考。秉承這有則改之無則加勉的態度,我不由輕嘆:當離婚成為理所當然,還怎么追究是孰對孰錯?
羅子君的婚姻是不幸,我們在這個點子上并不需保留意見。在她離婚之前的表現中,我們看到的是一個感性任性,不講人情,自我中心的已婚貴婦。從一個家庭的角度去發掘她的閃光點,發掘到最后,只會發現一個事實。
羅子君在這個年薪入百萬的家庭里,除了是一個消費機器,還是一個拖有負累的閑雜人等。
是的,在陳俊生看來,羅子君除了是孩子的母親,別的地方,用一無是處都難以形容其惡劣。
那么這樣的婚姻狀況下,離婚,已經是理所當然。
我們先來解讀羅子君婚時狀況。
1、個人狀態:閑賦在家
2、家庭職責:負責督促保姆買菜做飯,負責督促保姆接送孩子上學
3、日?;顒樱嘿I買買
4、加班任務:找小三,斗小三(假想敵)
在年薪過百萬的家庭里,這么一個閑人,生活上當然是過得挺滋潤的,陳俊生也表示過,對于養這么一個敗家娘們并沒有太多壓力,畢竟羅子君還算是花費有度。
問題是,負擔得起,并不代表這種關系不無聊——陳俊生和羅子君之間幾乎是沒有共同話題的,無論是在工作上還是生活上。
這么些年來,年復一年、日復一日,無趣感和無力感早已逐漸包圍了陳俊生,對于羅子君的表現,忙于事業的陳俊生只剩下沉默。
這樣想來,陳俊生和羅子君的夫妻情感早已不存絲毫,只剩下當初那句“你不用工作,我養你”的誓言。
而誓言這種東西往往是最不牢靠的,尤其是有外力壓迫的時候。(戰斗力爆表的凌玲,極為擅長的估計就是以退為進的攻心計了)
既然情分已盡,又可以通過法律途徑獲得孩子的撫養權。
只要狠下心,把心頭的那份責任和愧疚抹去,剩下的事情自然水到渠成。
凌玲的以退為進最終促使陳俊生下定決心,但我們也不能忘了陳俊生另一批離婚友軍的支持。
“我的丈母娘是極品” “我的丈母娘是極品” “我的丈母娘是極品”,相信在陳俊生強作歡顏之時必有怒吼。
那顆隱藏著憤怒但卻無奈的心欲說還休:
我不想知道你是人生理念是什么!
我不打算理解你每天都在想什么!
我只知道,一味的索取,或者任由索取而不求回報,這兩種關系在任何關系中都無法成立。
我只知道,人與人之間的相處,起碼要有一個“度”來量度。
“我丈母娘全家都是極品” “我丈母娘全家都是極品” “我丈母娘全家都是極品”
一個人每天上床睡覺之前都默念三遍,一周之后,若不瘋狂,必將抑郁。
陳俊生婚姻的敗筆在于,他做出了一個不合理的承諾,而羅子君真的把這個承諾當做了人生信條。
命運總會笑曰:不能共營共生,算什么夫妻!
陳俊生在家庭人際的敗筆在于,無底線的放任和無原則的接受。這么一個性格,經由長期的抑郁,怎能不被凌玲強勢果斷一舉攻陷。
在此,不由拋開寧拆十座廟,不破一樁婚的箴言,大呼:陳俊生和羅子君離婚,理所當然,天經地義!
那么在這個市場經濟沖擊下,要處理好經濟和情感兩大難題,我們想好了要和誰共度余生了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