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西部自駕旅行之五十
此次的美國自駕旅行,我們在沿途遇到過好多房車營地。在前往“丹麥小鎮”的一號公路海邊,又遇見了好幾處這樣的營地。我就想,美國人的這種生活方式源于什么呢?為什么他們這么喜愛房車?就在我胡思亂想的時候,路旁又出現了一個老大的房車營地,也沒和媳婦他們商量,我猛打方向把車拐進了營地的大門旁。因為不辦理入住手續車是不能入內的,于是,我把車停在路邊,拉著媳婦便走了進去。
房車營地的大門。
這是老人的小孫女。
男主人非常友好。
剛剛走進大院,就見到一對夫婦在整理用具和衣物。男主人非常熱情地和我們打招呼,我和媳婦說:“咱們過去了解了解美國人的生活吧!”于是,媳婦和男主人聊了起來。這是一個五口之家,老夫妻和兒子兒媳帶著小孫女,拉著兩部房車來此度假。男主人告訴我們,因為他們家鄉夏天很熱,幾乎每年都開著房車在北部的不同地方度假兩次。他說:“我們喜歡房車旅行,從沒錢時買的小房車到現在的大房車,已經換了好幾部。”媳婦問男主人:“你為什么這么喜歡房車啊?”那位先生哈哈大笑了起來:“我們夫妻倆工作都很忙,每年開著房車出來走走多浪漫呢!房車是很溫馨的,兩個人在這個小空間里生活幾天,會讓我們感覺很溫暖。”
男主人特別的風趣、紳士。媳婦問他“您說的英語為什么不是美音?”他說:“和外國人交流,我會盡量把英文說得標準一些,這是對人的尊重。”
在給我們介紹他的房車。
這就是他們的愛犬。
女主人也非常的優雅。
夫妻倆一邊和我們聊著,一邊邀請我們到車內參觀,還不厭其煩地為我們一一介紹房車內的各個功能。先生說:“現在有錢了,我就買了一個最大的房車,不然的話,我這兩米的個子就感覺很難受。”他邊說邊從床下拿出一個紙殼做的“黑狗”,他告訴媳婦,因為他們沒有狗,就拿這個作為他們的愛犬了。哈哈!這就是美國人的幽默。聊天中他告訴我們,美國人都很喜歡房車,全美大概有900多萬的家庭都有房車。一來是因為美國很大,想去不同的地方,開車出行非常方便。二來就是營地的費用很低,每天只要30美元。第三呢!當然就是喜歡了,房車生活似乎已經成為美國人最喜歡的生活方式之一了。我就想,房車生活能說明物質生活到了一定階段的標志嗎?如果是這樣的話,我們離這樣的生活是不是還很遠呢?
這是房車的上下水接口。
半個多小時的聊天結束,我們握手告別。
聽著媳婦說出的英文,女主人叫來小孫女說:“這個阿姨應該是英文教師。”哈哈!猜的真準。從夫妻倆的言談和舉止中,完全可以看出他們的儒雅和涵養,他們不是土豪,應該是精英。我是真喜歡在旅途中拉著媳婦,讓她和當地人閑聊,媳婦很煩,但沒辦法,因為她明白,旅行中我最想要什么。
其實,走在出國旅行的路上,我的最大愛好就是“撩閑”。看到感興趣的人,我就會“Hi”一下,要不就揮一下手,來一下“哈嘍”。然后,我就啥也不會說了。然后,我就只能叫媳婦過來應付,這已經讓媳婦無奈了N多次。知道為什么嗎?如果不能在旅行中了解當地的“地域狀態”、“社會百態”、“思想形態”,我會覺得,我的旅行毫無意義。我知道媳婦特別不喜歡干這事兒,但沒辦法,我必須做這件讓媳婦不開心的事兒。
這篇游記記錄的是房車營地,里面有開房車度假的紳士男人。下面的照片里有一位1962年就開始在大海里沖浪的古稀老人。和這位老人聊聊天,我們才知道他有多么“偉大”。1962,是我出生的那一年,在我們餓死好幾百萬人的三年自然災害,還要立誓解放全人類的時候,美國人已經開始玩沖浪了。如果我不能有意的“撩閑”,怎么可能知道美國人在過什么生活呢?
看看這位在海里沖浪50多年的老人。
說這位老人偉大,不過分吧!
在前面的游記里,我記錄了很多沿途路遇的美國人,有掛著手槍和手銬的地區警察,有斯坦福大學畢業的高校教師,有開花店的賣花老板,有在酒吧當招待的兩個孩子媽媽,有激情四色、勇于冒險的跳傘運動員,有修剪樹木的伐木工人,也有退了休的釣魚愛好者。在他們嘴里才能聽到美國的真實狀況。他們能告訴我為什么喜歡或不喜歡奧巴馬?為什么一個月賺兩千美元就可以輕松養兩個兒子?為什么沒有多余的錢出國旅行?為什么可以為所欲為地想干什么干什么?為什么可以活出自己,別人愛說啥說啥?美國之行,感觸多多呀!
了解更多請關注:露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