絕大多數主人會選擇每天兩次遛狗——早一次晚一次,每次1個小時左右,這個根據狗狗的排泄習慣和主人的作息來安排。不同的品種運動需求不同,主人可以通過狗狗在遛狗結束之后的表現來判斷運動量是否充分,如果狗狗在遛狗之后表現得精疲力竭,那就說明運動量有些超標。
通過狗狗的表現確定好運動量之后,就要每天堅持,才能達到最佳的效果。千萬不要沒有規律地出門遛狗,這本身會給狗狗造成一定的精神壓力,而且運動量的無規律也容易引發一些健康隱患。
那么遛狗的時候,除了讓狗狗嗅聞地面,和其它友好的同類打打招呼之外,還可以做什么呢?
帶著狗狗跑步:跑步本身就是非常好的健身項目,無論是狗狗還是主人都能從中獲益。市場上有專門用來帶著狗狗跑步的牽引繩,繩子的一端系在狗狗的項圈上,另一端掛在主人的腰帶上。除了健身之外,這個項目的另一個好處就是培養狗狗與主人的親密度,與自己的同類競跑本身就是犬科動物的交流方式之一,但是主人要注意控制狗狗的奔跑速度,必須要以主人的步伐為基本節奏,如果讓狗狗撒開了跑的話,主人就吃不消了。
二、哪些狗狗不適合遛
1、出生不超過三個月的小狗狗
出生不久的狗寶寶,連走路都走得步履蹣跚的,每天適合做的事情就是吃完了睡、睡完了吃,偶爾接受一下狗主的愛撫。
2、新買的狗狗
有的狗狗主人喜歡帶著剛買來的狗狗出去遛,但這的確不是一個好習慣。因為沒有完全免疫或者開始免疫但還在兩周危險期內的狗狗是不適合到處溜達的有可能會染上病菌。同理,那些正在生病或大病初愈的狗狗也都不適合經常出去溜達。你看看動物世界里面,病了的動物都是乖乖地待在窩里養身體,有誰會沒事出去打個“白鴿轉”,發散發散心情的?
3、發情期的母狗或孕狗
有的狗主帶著自己正在發情的母狗狗出去溜達,光顧著和別人聊天……數天之后,發現自己的狗狗懷孕了,連狗寶寶的爸爸是誰都不知道。而懷了孕的狗媽媽可以出去遛遛,但第一時間不能太長,第二狗主要注意時時關注,如果在狗媽媽附近有其他公狗的話,就要注意保持兩者間的距離了。
1、小心草坪蜱蟲
“蜱蟲在島城的分布比較廣泛,山林、草叢、灌木叢等都是它們喜歡的地方。”市疾控中心消毒與病媒防治科主任姜洪榮介紹,蜱蟲一年四季都有,夏季尤其多,家中養寵物狗的市民遛完狗回家后,記得檢查狗身上是否有蜱蟲,盡量少去草坪、灌木叢等地方。需到山林等地干農活的市民,或者愛好戶外游的驢友,一定要做好個人防護,盡量穿緊口、淺色、光滑的長袖衣服,以防被蜱蟲咬傷。
2、遠離毒草
撒在公共綠地里的藥劑可能會毒到寵物。居民在公共綠地活動時要管好自家的寵物;如果皮膚或眼睛接觸藥劑,一定要用大量清水沖洗;若誤食,不可用藥物引吐,應飲用大量水催吐,并立即就醫。
3、勿攜狗狗進入公園、公共綠地等
狗狗其實也需要放松。人和狗,都是生命,都想有個放松的空間。不能只呆在屋子里,天氣挺好的,都想到公共空間里溜達溜達。顯然,這種需求并不過分。如果講過分,是因為有人怕狗。養狗有養狗的道理,怕狗有怕狗的道理,但雙方不應該形成對立面。所以,想解決“人狗分離”,得辟出一定的地方。在這些區域,養狗的,撒開歡兒的遛狗,遛出什么花樣來也不會影響到別人。
別讓狗狗“遛”狗主
1、改變被狗“遛”的局面
如何改變被狗“遛”的局面?不妨這樣試試,狗狗悶頭“探險”的時候,趁它不注意時猛地拉扯狗鏈,動作要迅速而輕柔。如此幾次突然襲擊,狗狗就會明白你是領隊者,而它只能乖乖做個“小尾巴”。另外,換路線也是個不錯的辦法。當狗狗按每天熟悉的路線奔走,可以嘗試改變一下,比如一會往前走,一會返回來。這樣做會讓狗狗明白,必須時刻關注主人的意圖,否則就會陷入被動的境地。
2、訓練隨行從小狗開始
(1)出發時,前幾次不妨先刻意養成習慣,首先邁出左腿,同時拉拉牽引帶,對狗狗發出“跟上”的命令。如果此時狗狗表現得太性急或者興奮而突然向前沖,就應該及時用左手抓住頸圈,將狗狗輕輕拉回正確位置。
(2)帶好牽引帶后,讓狗狗位于狗主的左側。這樣狗主就可以用右手拿著小零食,訓練它乖乖坐下。
(3)當狗狗靠在狗主身邊的合適位置時,應該獎勵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