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打通云湖浪子電話的時候,聽筒那邊的聲音聽起來相當急迫:“我馬上要上車了,沒有信號,過段時間再說吧。”
全然沒有一個正值娛樂新聞熱點主角對采訪應約的熱情:一周以前,“雙鴨山大學”的梗在整個中文網絡世界橫空出世,霸屏無數。而他,就是這個神翻譯的“幕后黑手”。
perface
2016年,云湖浪子在藏南地區西山口自拍
兩天后,云湖浪子主動聯系我們,說:“不好意思,從朝鮮回來,手機剛剛有信號。”
彼時,跟所有只紅了15分鐘的網絡熱點一樣,“雙鴨山大學”早已從網紅巔峰跌落,不會再有人當作一個有意思的網絡梗來說道。熱點即泡沫,泛泛之輩追不上,終究會被牽著走。
只有在潮水褪去后,才能真正發現深埋寶藏的金色沙灘。有價值的內容正是如此,這也是《自駕地理》一直希望深挖的東西:
本期自駕課堂,我們要跟“雙鴨山大學”熱點背后的主角聊一聊,這個不走尋常路的旅行狂人背后,那些有意思的「特殊旅行故事」。不得不說,身為一名理工科背景的旅行者,他不僅不悶,還是個相當有意思的人。
對話云湖浪子
我的旅行就要玩出新花樣
Q=《自駕地理》
A=云湖浪子
Q:作為“雙鴨山大學”這個神翻譯的作者,能先來點有意思的自我介紹嗎?
A:北京五道口男子技工學校博士(注:即清華大學的戲稱),高校青椒(注:高校青年教師的戲稱)。鐵路迷,長城迷,不走常規路線的旅行者,窮游錦囊《西伯利亞鐵路》作者。
近年來利用寒暑假及平時假期外出旅行,要求自己每年至少有一次旅行要玩出花樣,玩出創新,玩出前人從未走過的路線:到過阿富汗和車臣,到過乞力馬扎羅山下,運轉過坦贊鐵路,走過中亞五個“斯坦國”,坐過從莫斯科到平壤的十天十夜的國際列車,采用非常手段進入過印占藏南地區。
Q:有沒有想過自己會因為“雙鴨山大學”的梗刷一次屏?
A:沒想到過,五年前在廣州坐地鐵路過“中大”站,聽英文報站就像“雙鴨山大學”的粵語發音,當時就在人人網上發過這個梗,而且我中大畢業的幾個朋友也早就知道了這個說法。
正是這一段描述,讓“雙鴨山大學”成了15分鐘的網紅詞
Q:這個梗突然火起來的時候,當時你正在干嘛?
A:6月23號晚上,我準備睡覺了,也是中大畢業的一位朋友,給我發了一張我那本書里的截圖,說這個已經刷屏了。我打開微博一看,一堆@我的未讀消息。當時擔心被不明真相的吃瓜群眾圍攻,把我當“常凱申第二”批判一番,就趕緊推送了一篇澄清文章說明這只是一個老梗。
Q:澄清里提到,“雙鴨山大學”的神翻譯是為了應當地校長邀請上臺講話而編造身世的說法,當時是怎樣的場景需要你這樣做?
A:當時是在印占藏南地區,當地不太接受中國游客去那里旅游,我就冒充新加坡游客才可以進入。參觀達旺中學時,校長知道我是大學老師,非讓我給學生講幾句話,我推脫不掉,只好在自我介紹時編造了身份。當時是用英語講的,于是就提到中山大學的英文“Sun Yat-sen University”,后來寫書的時候為了增加效果便用了五年前這個梗,如果直接寫“父母是中山大學的老師”顯得有些太呆板…
藏南珞巴族伽洛人村落/云湖浪子供圖
Q:這篇說明幾乎成了你開以來,閱讀量最高的一篇,這種被熱點蹭的感覺,與你想傳達的一些旅行見聞并不一致,這個事兒,有沒有什么特別的想法?
A:其實是好事,雖說這些閱讀量里面有很多人并不關心的主要內容,但肯定也有一部分關心祖國領土、關心鐵路相關話題的,以前他們不了解藏南地區的現狀,通過這一熱點了解到也不錯。
Q:關于“雙鴨山大學”出處的這本書,具體是關于你哪方面的旅行經歷分享的?
A:是去年夏季我去印占藏南地區旅行的經歷。
藏南地區邦迪拉斯達店門前享用免費午餐的當地人/云湖浪子供圖
Q:當時為什么會選擇這個地方作為旅行目的地?有什么吸引你的地方?
A:我喜歡旅行,但不喜歡去常規的、著名的旅游景點,只對不走尋常路的旅行感興趣;我喜歡欣賞旅途的風景,但不喜歡看眾所周知的東西,只對不容易抵達、不容易看到的美景情有獨鐘。
除了旅程要玩出新花樣外,我還對周邊那些過去曾經屬于中國,或者目前仍存在領土爭議的土地上去看看,這些年來先后去過阿克賽欽地區、海參崴、伯力、海蘭泡、外蒙古、唐努烏梁海、庫頁島、江心坡等地...基于這種“癖好”,藏南地區也早就在我的旅行計劃之內,想看看那里是否還有中國的印跡。
梅楚卡村落全景/云湖浪子供圖
Q:你描述那是“驚心動魄的17天”,這段獨自的行程中,除了“雙鴨山大學”那次身份編造之外,都有哪些驚心動魄印象深刻的事情發生?
A:太多了,通過印軍檢查站時的緊張心情,在邦迪拉身份差點露餡的經歷,被導游的朋友問新加坡的相關問題問得快招架不住,在梅楚卡遭遇山體滑坡被困了三天差點想自己翻山回西藏內地,從梅楚卡返回的路上親自指揮印軍來修路…
就在我對“指揮印軍修路”的描述感到不可思議時,云湖浪子把這張圖扔了過來
Q:所以回來后你就把這趟旅行經歷集結成了一本書?
A:對,但因為內容題材的問題…你懂的,只好聯系香港的出版社自費出版。沒有人幫我排版,我就自己現學現用排版軟件,因此書里有不少排版失誤,或者不好看的地方;沒有人幫我校對,我只好自己人肉校對,因此書里還有不少錯別字。甚至在第一批印出來的時候,打包發貨都是我一個人完成。
Q:除了這本書外,貌似你還有一本記錄另一段旅行經歷的書?
A:嗯,《莫斯科到平壤的火車》,記錄了一次10天11夜超過1萬公里的時空穿越旅程。
Q:說說這本旅行札記的故事?
A:我當時和同伴乘坐了世界上運行里程最長的,也是唯一一趟單程超過一萬公里的客運列車——莫斯科開往平壤的國際聯運車廂。從莫斯科出發,以一種非主流的手段進入朝鮮旅行。
在這趟國際列車上,我們和一些朝鮮旅客共同生活了 10天 11夜,經歷了一般游客難以實現的“朝鮮自由行”;火車在朝鮮境內經過的線路,是沒有開放旅游的地區,剛好拍攝了大量沿途的照片,這些記錄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朝鮮老百姓的真實生活,以及這個國家的真實狀況。回來后我們把這一段經歷的部分文字和圖片,發在了今年2月的《旅游》雜志上,也就是這本書的部分內容。
Q:從莫斯科到朝鮮,選擇這趟長途列車作為旅程,除了它是世界距離最長的鐵路旅程外,還有其他的意義嗎?
A:之所以對這一趟國際列車如此感興趣,不僅因為這趟車掛在莫斯科開往海參崴的列車尾部,要隨這趟列車穿越整個西伯利亞;更重要的是,對朝鮮這一神秘國度,尤其是對朝鮮的鐵路和火車充滿了好奇。
這節國際聯運車廂本身也很神秘,每月僅僅開行兩班,就連俄羅斯和朝鮮鐵路沿線的當地人都不容易看到這趟國際列車;這趟列車僅僅有一節車廂從莫斯科到平壤,跨越朝俄邊境時由一輛火車頭拉著這一節車廂,這僅有一節編組的列車本身就很少見,更何況是國際列車;這節車廂是世界上運行距離、運行時間最長的火車,也是唯一一趟單程超過一萬公里的火車,從莫斯科到平壤,全程 10267公里,列車原定開行九天九夜,但由于朝鮮列車一般都會晚點,這趟車要走十天甚至更長時間;這趟列車跨越中朝俄三國交界的圖們江口,離中國僅幾百米,但完全不經過中國,在這三國交界處,據說可以“雞鳴聞三國,犬吠驚三疆”…
世界距離最長的國際聯運列車起點:莫斯科雅羅斯拉夫火車站/云湖浪子供圖
莫斯科-海參崴100次列車尾部唯一一節的朝俄聯運車廂/云湖浪子供圖
Q:有沒有發生比較有意思的事情?
A:有啊,比如朝鮮列車長送我們紫菜包飯、明太魚等朝鮮傳統食物;在列尾拍攝沿途風景;豆滿江晚點30個小時,這才有了朝鮮兩日“自由行”經歷——中間發生了很多跟團旅游不可能經歷的事情;朝鮮境內運行時火車不關車門,可以坐在車門口吹風,在山間小站停車時,下車和朝鮮旅客一起野餐…
晚點了30個小時的豆滿江火車站,促成了兩日的“朝鮮自由行”/云湖浪子供圖
豆滿江候車室里候車旅客圍觀蘋果電腦/云湖浪子供圖
Q:如果純粹以火車長途旅行而言,這趟列車你個人認為有哪些值得注意的途徑點?
A:俄羅斯境內主要是西伯利亞鐵路沿途的景點,比如歐洲部分的俄羅斯村莊、西伯利亞森林、貝加爾湖、外興安嶺、伯力和海參崴;朝鮮境內幾乎每一幕都值得注意,因為這條線不是旅游線,沿途沒有經過刻意的粉飾,看到的都是最真實的朝鮮。一句話:沒有導游跟著,可以看到朝鮮最真實的場景。
Q:“不走尋常路”,會帶給你一種怎樣的人生經驗?
A:看到很多別人看不到的風景,也就會有很多別人想不到的想法。多年來一直有的想法,有機會實現時,就去實現吧。更重要的是,及時評估風險并且規避風險。比如我去藏南考慮到了最壞的打算,但我能接受的下限是沒有生命危險,既然沒有生命危險,就去了。
Q:下一個旅行計劃的目的地是哪里?
A:南美吧,主要大洲還剩南美和南極沒去了。
· END ·
本文首發《自駕地理》
ID:drivegeographic
如你有獨特的旅行經歷
歡迎投稿至:rayzhang@draphy.com
《自駕地理》的地圖掛畫上市啦!在對比多種材質的外框和紙張后,最終敲定選用展覽級別實木畫框和高精度數字印刷紙,并且經測試不因受潮而長霉和日曬而褪色,尺寸也設定為51x51x3.5cm。此款商品正在售,可掃描圖中二維碼或點左下角閱讀原文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