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一場170公里,歷時十天的徒步來說,它可以讓你瘦到“整容”,也可以讓你吃到肚歪。比如,6月環(huán)勃朗峰徒步的領(lǐng)隊,從24號到現(xiàn)在,已經(jīng)瘦了20斤!
當然,你也可以像這樣大快朵頤,因為TMB真的不是一場苦行,至少它能滿足一個吃貨的所有需求。
環(huán)勃朗峰徒步的路上,幾乎所有山屋提供的half board(半食宿)中,晚餐的最后都會來上一盤奶酪。一天的徒步下來,這是最好不過的能量補劑。
都說瑞士生產(chǎn)全球最好的奶酪,徒步進入瑞士,豈能錯過。這里的奶酪是因為生產(chǎn)工藝有多特別嗎?No,終極奧義在于——奶!好!
先來看看牛奶的生產(chǎn)者——瑞士奶牛,有紅白斑紋的山地奶牛,也有因出生季節(jié)而得名的黑白花的的“Cerise”(櫻桃)奶牛。
瑞士奶牛的幸福生活
可我們要強調(diào)的不是品種,而是它們的生活方式。
不管在哪個牧場吃草,瑞士的牛都能享用最純凈的幸福。在勃朗峰山區(qū),盡是高海拔牧場和清徹純凈的湖泊溪澗,水干凈到什么程度呢?據(jù)說很多微生物在瑞士山野的水里無法生存, 因為沒有足夠的微生物……所以連魚也很少。
牧人不會使用割草機割草,而使用寬齒的割刀人工割草。因為機器割草會損壞夾雜在牧草中野花的花蕾,而人工割草則不會。瑞士牛一定要吃這種帶鮮花的草,產(chǎn)下的牛奶味道才會格外鮮美。
春天,奶牛在高山牧場能吃到各種新鮮的花草,有百里香、茴香、榛子、薄荷、紫羅蘭、香草、栗子;等到秋季返回平原牧場,又可吃到三葉草、禾木料;到了冬季,奶牛也不食人工飼料,而是各種干草。牛群春季上山,9月底下山,人們都會舉辦隆重的“奶牛上山”和“奶牛下山”活動。
像養(yǎng)孩子那樣養(yǎng)奶酪
以前這里的牧民們在山上的牧場放牧,一待就是大半年,山上的食物匱乏,除了肉和雜糧就是牛奶。奶牛產(chǎn)下了鮮奶不可能一下子喝完,必須加工保存。于是牧民把鮮奶加熱、脫脂、攪拌、擠壓、儲存翻面和烘干,做成可以長期保存的干奶酪。
制作奶酪是個精細活兒,瑞士人像養(yǎng)孩子一樣認真,不敢有絲毫馬虎。在勃朗峰山區(qū),至今仍保留著少被現(xiàn)代工業(yè)浸染的制作奶酪的方式。
傳統(tǒng)奶酪菜
奶酪火鍋Fondue的吃法是在熟鐵鍋或陶鍋鍋底抹上一層蒜汁后放入碾碎的奶酪,用酒精爐在下面加熱,待奶酪完全融化后,用細鐵釬插上面包塊伸進鍋內(nèi),讓面包塊沾滿奶酪后再吃。吃奶酪火鍋一般配以薄如蟬翼的風(fēng)干牛肉和小酸黃瓜,并以櫻桃酒和紅茶助消化,忌冷飲。
走完環(huán)勃朗峰徒步,你會發(fā)現(xiàn)吃奶酪和喝茶、喝咖啡、喝酒一樣會“上癮”。一邊欣賞著夏天阿爾卑斯山上的那些柔嫩的草坡,草坡披著陽光,還有啃著野花青草、戴著牛鈴四處叮叮當當?shù)呐#腋I钣心抗捕茫藗儗δ汤疑习a,更是對這種好生活上癮吧。
(注明:文字和圖片素材,來源于網(wǎng)絡(luò)。)
從瑞士的Trient村莊來到湖光山色的Champex小鎮(zhèn),風(fēng)景如何?隊員們告訴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