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9日,北京市民防局首部公益話劇《守望》在國家話劇院拉開了帷幕,首場演出在觀眾間反響強烈。隨后《守望》連續進行了12場公開演出,每場都坐無缺席,贏得了市民的一致好評。
劇照
觀眾
《守望》以人民防空歷史和文化為載體,以真實的人民防空指揮所守護人為故事原型,講述了兒子對父親一系列追尋和發現。父親用畢生執著堅守著與母親愛的承諾,堅守著深山防空洞的戰備設施,用一生心血堅守著精神的家園。故事從上世紀80年代跨越至21世紀的今天,通過還原現場、道具變遷、演員對白、人物內心的變化等形式展現了民防工作的內涵,詮釋出“忠誠,奉獻,自強”民防精神的傳承。
公益話劇《守望》是北京市民防局更好的體現民防工作與時俱進、服務于民的宗旨進行的一次創新實踐,嘗試用喜聞樂見的文化形式,講述民防的歷史與發展,通過話劇的表現力把民防工作的故事、民防人的精神傳達給社會和市民。
《守望》在國家話劇院連續進行了多場公開演出,眾多高校學生、社區居民以及北京周邊遠郊區縣的市民慕名前來觀看。每一場公演,關于民防人的故事一幕幕展現,觀眾們則一次次的起立鼓掌。在商業話劇羽翼鋒芒的當下,作為一部公益話劇能夠取得這樣的效果實屬不易,正如有劇評人這樣評價《守望》的獨到之處:既然看的是 “公益話劇”,可能會讓人覺得看的是“主旋律”,但現場看完卻感動萬分,小劇場內,演員們用簡單的道具變遷和時空回顧,跨越了上世紀80年代至21世紀的今天,“奉獻”、“忠誠”的主流價值觀并沒有死板的表現,而是通過一輩子的事業和愛情巧妙傳達,通過人物內心展現民防工作內涵。
記者在公演現場隨機采訪了幾位觀眾,大多數人都表示“沒想到會這么好看”,也有人說“是朋友推薦來看的,非常感動。”一位白領女士在觀看完精彩演出后難掩熱淚,向記者表示這部劇讓她深受啟發:“平時很少關注民防,也不知道民防具體是做什么的,對我們的生活有什么意義,看了這部話劇才明白,原來民防事業一直保護著我們每個人的生命財產安全,我們現在平安的生活來之不易,這部劇讓我明白要好好珍惜現在的生活。”另一位李先生則說:“這部話劇既體現主旋律,又貼近生活,非常接地氣,平時看了很多商業話劇,笑一笑就過去了,但這部劇帶來歡笑、感動的同時,也讓我們了解到了許多非常實用的民防知識,比如防空洞的改建、民防局的職能等等,以后會更加注意民防安全。”
知名影評人木雕禪師表示:公益話劇《守望》走親民路線,主旋律之外,同樣有大眾娛樂消遣的特點,它傾向于當代人生存困境與焦慮心態方面的創作,傾向于對社會優良傳統和品質的傳播,劇中所傳遞“一輩子只做一件事,只愛一個人”的正能量,令人動容。
通過經典故事構建、電影式新穎舞臺手法以及“忠誠、責任”的民防價值核心體現,《守望》在市民和專業人士之間逐漸積累起了良好口碑。據悉,在12場公演之后,《守望》計劃明年將在北京各區縣進行巡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