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大家印象中的大女人:實力唱作人,氣場強大,2014年還將在央視強檔節目《中國好歌曲》中擔任導師。但是在采訪中,我們發現,其實她很小女人:她喜歡做甜點,而且做的有模有樣。她很迷戀高跟鞋,喜歡穿也喜歡收藏。這種讓大家印象改變的行為,很應和她最近推出的一張專輯《天使與魔鬼的對話》。她說以前的自己一直在偽裝“天使”,不僅唱的歌是治愈系的,生活中的她在朋友們中間也是一個“知心大姐”。但這張專輯,她準備撕下面具,正視自己“魔鬼”的一面,告訴大家,蔡健雅其實不是“女漢子”,也脆弱,也渴望婚姻,也是個敏感的小女人。
“沒有旅行我會發瘋”
促使蔡健雅改變的,是一次極光之旅。她向來喜歡一個人旅行,而且酷愛巴黎。這次卻不一樣,聽說一群朋友要去芬蘭,突然決定要和他們一起去看極光,沒有任何的理由。“從機場出來開車到酒店大概需要兩個小時路程。就在途中,烏黑的天空突然出現了極光!”很多人都要提前計劃好時間和地點的,但要遭遇到極光,還必須再加上點運氣,所以蔡健雅感嘆自己真是好幸運啊,在沒有任何的心理預期的情況下突然看到了極光,那種感覺讓她仍然記憶猶新。
剛看到極光的時候,蔡健雅和每個人一樣,都是趕忙拿出相機來瘋狂地拍照,可是她很快就發現,相機完全表現不出極光的壯觀和宏偉,這讓她有點失望, “那一刻我決定不拍了,就用眼睛看,用心去感受。在那一刻我靜靜地望著天空,有一種莫名的感動,好像大自然在和我說話,在安慰我,安撫了我內心中累積多年的傷痛。它告訴我,你沒事兒,一切都會好起來的,繼續往前走吧。”
蔡健雅喜歡旅行,而且經常選擇在人生中很重要的時刻一個人去旅行,比如生日或者節日。在別人看來也許很奇怪,但對蔡健雅來說,原因其實很簡單,就是為了逃避,逃避自己、逃避現實、逃避被注意、逃避熱鬧。
這也就是為什么,2006年蔡健雅在獲得金曲獎最佳華語歌手后的第二天,逃去了印度。對蔡健雅而言,那是一個非常有趣的一個十字路口。那一年,她周圍的人總是對她說她已經沒有市場,她做的音樂也不是她真的很想做的,這讓她很受打擊,感到不想再做音樂了。也正好是在那段時間,她第一次得到金曲獎。當主持人在臺上宣讀她的名字的時候,“當時完全是不知所措的狀態,因為好像已經心灰意冷了,覺得我真的不是很適合做這個行業。然后仿佛是上天拉了我一把,告訴我先不要走,還可以繼續。”
第二天蔡健雅就收拾行囊,在印度待了一個月。一開始是去學瑜珈,還認識了一些瑜珈學生,他們也非常喜歡音樂,大家就在一個朋友的家一起玩音樂,圍坐成一個圓圈,幾把吉他,一個空的水桶當鼓,完全是原生態。蔡健雅說,“那種即興的自然的和各個國家的人交流音樂的感覺就像是在天堂里做音樂一樣,我就想我已經是一個唱片歌手了,但是我卻在舞臺上那么的不快樂。但是我要的快樂就是這樣子的快樂,就是單純做音樂的這種快樂,我就告訴自己,如果我要繼續做音樂,一定要找回像這樣子的快樂”。
旅行是蔡健雅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項內容, “如果我沒有旅行,我就會發瘋。旅行讓我心里一直有一把火在燃燒,讓我一直對世界抱有好奇心,所以旅行對我來說,是一個非常好的出口。”
“做甜點是我的心靈愈療”
蔡健雅剛剛出了一本書,叫做《Tanya的做作派》,介紹一些可口的日常小甜品的做法,例如巧克力派或者檸檬撻,很有法式風格。蔡健雅很會做派,但是南方天氣潮濕使派的表皮經常軟掉。所以她一度非常著迷于找到一個好的方法,并把它分享給大家。
“吉他是我的情人”
有人說,會彈吉他的女生都有一種別樣的魅力。最近蔡健雅不僅自己彈,還將自己多年來學習吉他的心得制作成視頻,發布到網上,稱作“蔡健雅吉他小教室”,深受吉他愛好者的喜歡。
在新的一年里,蔡健雅將在央視《中國好歌曲》節目中與劉歡、周華健、楊坤一起擔任導師。但她自認并不“好為人師”,“我覺得音樂這條路帶給我很多很多的禮物,讓我覺得有存在感,所以就想,我除了寫歌,唱歌,制作,還有什么東西回饋給粉絲呢?所以就想做一個吉他教室,用一些比較不傳統的方式教大家,鼓勵大家不要覺得學吉他一定要從最基礎的和弦開始,所以我和大家分享的也是一種心態,我怎么看待吉他,還有彈吉他這件事情。”
蔡健雅迷上做甜點也是在她的低谷期,她想放棄音樂,不想寫歌。剛巧朋友送來一個烤箱,“那天深夜我看著我的烤箱,覺得我一定要做一個有建設性的東西,我就想那來烤甜點吧。后來就烤,一烤就覺得:怎么那么好吃”。
其實,她是愛上了那種在深夜,安靜的時候,自己給自己制造意外之喜的感覺。午夜時分,人的內心平靜,感官也變得敏銳,“這時候聞到烤箱里飄出的奶油香啊,巧克力香啊,會讓我覺得非常幸福。”
蔡健雅去巴黎旅行的時候,經常去學習非常傳統的巴黎人家的傳配方。有時她直接跟著廚師去逛菜市場,看她們怎么選擇原材料,是蔡健雅最喜歡做的事。
一般人工作累了,回家只想窩在沙發上看幾集電視劇來放松自己。蔡健雅的放松就是可以摸到面粉,摸到奶油,用它們和雞蛋和糖去做一件“作品”,這是屬于她自己的一個心靈愈療。
蔡健雅曾把自己比喻成一個千層派,每一層都有不同的心緒。
蔡健雅19歲時還不會彈吉他,只是一個以翻唱歌曲為主的樂團主唱,“直到有一次樂團中的一個資深團員對我說了重話,才改變了這一切。當時我們正在練習新的翻唱曲目,我建議把一首歌重新編得更有趣一點,但當時鍵盤手卻叫我閉嘴,因為他認為我根本不懂音樂。”
第二天蔡健雅就去樂器行,買了她的第一把木吉他,自己刻苦研究關于吉他和弦的書籍,無師自通學會了吉他,甚至在練習不同和弦的過程中自己創作了好聽的旋律。
吉他對蔡健雅來說,是一個情人的角色,最懂她,而且能幫她表達出她想說的話。蔡健雅也曾說過,“我是個非常不自信的人,所以我才會在很多場合都帶上吉他邊彈邊唱,只有吉他在,我才會覺得有勇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