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互聯網企業的介入和推動下,智能電視之戰愈演愈烈,逐漸陷入價格戰泥淖。而一些業界人士認為,互聯網企業的進入,拉低了售價門檻、豐富了內容資源,才使智能電視開始真正為用戶所接受。
但實際上,傳統家電企業早已開始醞釀智能電視操作系統和各類電視應用,早在2011年5月6日,長虹、海信、TCL于深圳共同發起并成立的中智盟(中國智能多媒體終端技術聯盟)就曾試圖打造一個統一的標準和內容平臺。中智盟期望站在產業的高度上建立起中國企業自己的技術標準,給消費者和開發者帶來品牌和技術的保障。
智能電視作為一種新事物需要幾年的時間培育用戶,前期的研發、市場培育等周邊成本較高。經過多年鋪墊,智能電視的環境逐步改善,“站在門口的野蠻人”順勢半路殺進,使“互聯網電視”一時之間成了智能電視的代名詞,打亂了傳統家電企業的計劃,讓傳統企業倍感尷尬和被動,不得不加速對新的商業模式的探索。目前看來,傳統家電企業仍未找到一條適合的出路。
而隨著長虹家庭互聯網布局完成,開始產品市場化落地,推出了“真正顛覆現有智能電視體驗”的新品CHiQ電視。長虹CHiQ電視最先推出55Q1C和55Q1R兩款電視,售價分別為12345元和9876元,強勢自信地跳出了家電業子品牌價格戰的泥淖,宣告CHiQ電視走高端路線。立足產業鏈創新能力,打造產品的用戶思維,通過獨家功能實現差異化,通過顛覆式創新打造短期內不可被競品替代的江湖地位——長虹通過產業鏈基因與智能基因在互聯網時代產生新“化學反應”,似乎給家電企業示范了一條全新的轉型之路。
一位傳統家電企業人士認為,從產品的硬件水平上,并未感覺互聯網企業智能電視有太大威脅,但在商業模式和營銷宣傳上雙方的確有所差距。傳統家電企業是微利行業,投入講究回報,一直以來的盈利模式就是賣硬件,賣得多才能賺得多。面對互聯網企業的攪局,傳統家電企業積極尋求生存之道,探索新的商業模式,目前最主流的方式就是和互聯網企業聯姻,然而雙方都不愿意放棄自己對智能電視的主導權,平臺的競爭尤為重要。長虹技術中心基礎技術研究所負責人廖福成曾在公開場合表示,長虹要自己做平臺,將產品升級把控在自己手里。“如果互聯網公司掌握了這個平臺,它今天可以用長虹,明天可以用別的廠商,我們完全沒有話語權了。”
從事電視應用開發的深圳E-TEK科技公司總裁助理秦偉罡則表示,“家電廠商覬覦互聯網企業獨具特色的應用,而互聯網企業則希望讓自己的平臺成為主導。未來,雙方的合作和競爭將是一場攻防戰大戲,就看企業大鱷間在戰略上如何互相制約和布局了。”
在此形勢下,長虹推出CHiQ電視破局,以硬件技術和差異化功能獨家功能體驗顛覆現有電視。2014年長虹還將陸續推出一系列以CHiQ命名的家庭互聯網戰略產品,給消費者帶來全新觀感。行業人士劉步塵認為,長虹引入CHiQ子品牌意義重大,甚至大于產品本身,是長虹品牌年輕化的重要舉措,意味著長虹試圖對企業進行系統性改造。
長虹利用自己豐富完備的產業鏈基因和智能基因,與互聯網時代產生新的“化學反應”,于2014年正式推進家庭互聯網市場化落地,打造智能電視與智能冰箱、智能空調、智能電飯煲等互聯的大體系,占據家庭互聯網終端入口,向業界展示了自己的技術創新能力,并昭示了長虹繼續探索新型商業模式的決心和自信。
目前,智能電視行業仍處于混沌狀態,缺乏統一的技術標準和內容平臺,長虹CHiQ電視的出現是一個契機。在不久的將來,智能電視的應用和操作系統等技術規范標標準,或將逐步確立。而長虹的新型商業模式,也將隨著CHiQ品牌系列產品的陸續推出而嶄露頭角、建立新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