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 9月 19日上午 9點我與徐帆女士結為夫妻?;?u>后我稱她為徐老師。
徐老師不僅戲演得好,抓管理也很有一套。通常來說是,抓大放小,疏而不漏。看上去,人權、民主氣氛都有,實際上是內緊外松,發現問題絕不手軟。也就是說,徐老師可以不開槍,還可以往炮樓下面扔水果糖,但你得清楚自己的處境,知道自己是在徐老師的機關槍射程之內的。”
在馮小剛前一段兒出版的隨筆集《不省心》中,有一篇是專門寫徐帆的。
1991年中戲畢業的徐帆被分配到北京人藝。同年,馮小剛參與美術指導電影《大撒把》,女主角正是徐帆。兩人第一次見面,徐帆對馮小剛的第一印象并不好。馮小剛騎個自行車,穿著皮衣皮褲,徐帆覺得這人硬是要讓人知道他有皮衣皮褲似的,穿出來顯擺。
1994年,馮小剛獨立執導電視劇《一地雞毛》,徐帆加入了劇組,出演女主角。次年,徐帆和馮小剛同時獲得“金雞獎”提名。后來馮小剛在《我把青春獻給你》一書中這樣寫道:“那次‘金雞獎’我和徐帆雙雙落馬,但我們并沒有空手而歸。值得慶幸的是,我們沒有領到‘金雞’,卻將彼此作為終身獎勵頒發給對方。直到現在這座獎杯仍熠熠生輝,行情看漲。從那以后,我們開始戀愛。”
兩人迎來了事業和愛情的雙豐收。接下來,馮小剛完成了電影《甲方乙方》、《不見不散》、《沒完沒了》、《一聲嘆息》等,徐帆則憑借在馮小剛作品中的出色表現,榮獲華表獎最佳女演員等獎項。
2009年 9月 19日是馮小剛與徐帆的結婚十周年紀念日,為此,兩人特地舉行了一次盛大的宴會,邀請了圈中 50位好友參加。有媒體報道宴會現場有一個高達六層的蛋糕。
如今兩人從一個十年走向了下一個十年,從“相敬如賓”變成了“相依為命”(徐帆曾說馮小剛就是她的命,她也是馮小剛的命)。曾有人問徐帆最欣賞馮小剛的什么特點?徐帆是這樣回答的:“我欣賞他的堅持,他的善良,他的正直。我還欣賞他的審美標準。他對于美的標準是大方、不花哨。他有時候那個較真,那個一根筋,我也覺得挺受不了。但是我覺得這個沒有辦法,因為有堅持,就有較真,這都是相連的。你不可能只喜歡他好的那一面,不喜歡他有毛病的那一面,你既然接受了他,就得接受他的全部。”
“我生活也好,工作也好,相伴的都是我熟悉的人,原來身邊的人現在還在身邊,這是我的幸福。原來身邊的人現在換了一茬子,我并不覺得是幸福。我念舊,我愿意跟我身邊的人一輩子,我不希望老換,我換不起。我覺得我的幸福,你說要求高也不高,但是也不怎么低。但就這么些,夠了?;橐鲞@種東西我覺得無法借鑒。你跟你老公過得好,如果你老公換了別人不見得好,你換了別人也不見得好。為什么說是緣分呢?緣分就是這兩個人對上了。”這是徐帆的幸福觀。
據不權威統計,在關于徐帆的報道中,有九成以上涉及到馮小剛。采訪徐帆,話題難免會繞到馮小剛身上。采訪那天正是《私人訂制》首映的日子,雖然外界還沒有對于這部馮氏賀歲片的大規模討論,馮導也還沒有在微博上向影評人開炮,但談及這部電影和馬年春晚,徐帆對馮小剛就兩個字——護著。
關于《私人訂制》:
“我是這么覺得,我們對創作人員寬厚一點兒行嗎?比方說這事兒你做了第一次,好,可以,你要再做第二次就不行了嗎?別人家做那么多一樣的事兒怎么不說呢?是不是外來的和尚好念經呢?你覺得好玩兒不就行了嘛,為什么對一個生的人就那么接受,對熟的人就那么苛刻呢?現在我看這個電影(《私人訂制》),除了會哈哈大笑以外還會有一種感動,我覺著不管是怎么樣的形式,他做了而且還做得挺好,我就是感動這份勇氣。我覺得勇氣是讓人欽佩的,因為說的時候都很容易,真正做起來就很難了。”
關于春晚:
“春晚就是年夜飯,得吃,你要是覺得這不好那不好,不看不就完了。”轉而,她又感嘆道:“今年的年三十兒怎么過我還不知道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