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冰箱的時代何時真正到來?
近日,美菱電器市場部部長劉向陽一番話引起了行業的震蕩,“美菱即將發布的智能冰箱是一款真正貼近消費者需求的市場化、震撼性產品,2月26日,我們將從技術角度全面提高智能冰箱的門檻,我們要淘汰一些所謂的智能冰箱。”劉向陽說。
美菱公司相關負責人表示,作為集團的白電平臺,美菱自2004年即不斷投入技術力量,積極研發白電智能化,目前公司在集團家庭互聯網戰略的大框架下,擁有智能空調和冰箱兩個核心產品,預計今年年內上市。美菱還表示,未來著眼于產品結構調整,將加快智能產品研發,不斷推出中高端產品;26日即將發布的智能冰箱屬于高端產品,且基于家庭互聯網,是產業未來發展的趨勢。
消息一經放出,長虹基于家庭互聯網推出的這第二款智能產品,即刻引發熱議,馬上有發帖稱是“內部人士透露”的消息,詳細“劇透”了這款冰箱的智能化功能。據稱,長虹此款產品有“門體上嵌入10.1寸屏幕,搭載Android 4.2操作系統、內存高達1G的特制平板電腦”,“首次借助智能物聯網技術手段實現冰箱的‘食品管理’功能,不用打開冰箱就可以了解冰箱里的食物數量、保鮮周期、自動提醒食物保質期、提醒飲食合理搭配”;能“借助物聯云服務平臺將冰箱變成家庭智能終端”,通過Web在線查詢冰箱內食物信息、設置購物清單、提醒用戶購買食物、通過手機短信接收冰箱食物信息等;其冰箱控制系統可以實現冰箱數字化溫控、多種調節模式、實際溫度查詢、分時記電等功能,還可以看電影、聽音樂、玩游戲、電子相冊、上網沖浪等。
對長虹能否順利將其在智能電視領域的優勢移植到智能化白電市場,以及即將推出的美菱智能冰箱的市場表現,不少行業專家都尚存疑慮。
家電行業分析師梁振鵬表示,目前智能白電產業鏈并不成熟,智能化是冰箱行業多年來無法突破的軟肋,“冰箱、空調、洗衣機等白色家電多年來一直歸屬為傳統的機械制造業,這種屬性使得白電智能化的難度比彩電、機頂盒這樣的電子信息產品自然高很多,甚至存在一些難以逾越的技術門檻”。他認為,之前海爾、海信、西門子也都推出過智能冰箱,卻乏人問津,“美菱的品牌能力、產品能力、運營能力、營銷能力與海爾、海信等綜合性白電巨頭相比,仍然有不小的差距”,在智能白電產業鏈并不成熟的大環境下,“美菱即將推出的智能冰箱在市場上難有大作為”。
中國家電商業協會營銷委員會執行會長洪仕斌,對目前智能冰箱的實用性、使用效果以及現在的落地環境和產業鏈的完善程度等方面,也存有不少疑慮,并認為目前國內智能產品制造上存在技術不完善、外部網絡環境不配套等問題。他認為,智能家電雖然很多實質性的進展,但仍有泡沫之嫌。長虹CHiQ電視推出之后,家庭互聯網逐步落地,但市場收效還沒很明顯;同時冰箱市場本身的萎縮,也給企業帶來一定的沖擊。
雖然對美菱智能冰箱的市場表現還存在不少質疑,但業內及資本市場對美菱智能冰箱也有不少期待。
中國家電網近日發布的《中國高端家電市場報告》中指出,智能化這一屬性特征達到40.9%的用戶獲選率,表明越來越多的高端消費人群青睞于智能化的高端家電。關于高端家電購買需求的調查顯示,更新換代占到67.4%,追求生活品質占到43.70%。關于高端價格調查顯示,53.2%的消費者愿意接受6001元-10000 元的冰箱,高端冰箱的市場需求旺盛。
電商行業專家羅浩元先生認為,長虹1月份推出的智能高端啟客系列電視在各大平臺脫銷,已充分說明了長虹啟客系列高端智能電視非常接近用戶需求,長虹在網絡渠道銷售已漸入人心。用戶對長虹所有能互聯互通的智能家電產品非常期待,美菱電器未來很被看好。他還表示: “如今,網絡需求多樣化,尤其需要企業快速的響應能力。像長虹這樣具備高效產業鏈能力的企業,才最有機會把握用戶的需求。”
洪仕斌同時也表示,“從行業環境來看,家電智能化是行業發展的大趨勢,家庭互聯網是未來產業發展的最大方向。從生產者的角度來看,推出智能冰箱,產業鏈完美助勢。毫無疑問,長虹麾下的美菱冰箱擁有產品優勢,在同行間其產品競爭力強勁。”
證券分析機構認為,在缺乏政策紅利的情況下,智能很可能成為引發白電出現發展拐點的關鍵,美菱也因此受到資本市場的青睞。國金證券研報認為,作為集團白電平臺,美菱電器智能冰箱、智能空調將進一步增加在智能家電領域的研發投入有利于持續提高產品競爭力及公司的估值。
從技術角度出發,智能冰箱的門檻標準一直眾說紛紜尚無定論,智能冰箱與傳統冰箱最大的區別則是交互方式的改變,衡量智能冰箱人機交互的標準是關注對象不同,簡單講傳統冰箱盡管功能較多,但始終無法脫離人關注產品的事實。智能冰箱標準一旦確立,就意味著產品關懷用戶時代的開啟。
一直以來“穩扎穩打”的美菱這次如此高調想必早已作出了周密的部署。美菱的“高調言論”無異于向全行業正式宣戰。可以想象,一旦美菱的智能冰箱經受住了市場的考驗,就將意味著智能冰箱被正式定義,而在此之前的“偽智能冰箱”時代也將因此落幕。對此,不知當前在智能冰箱市場異常活躍的海爾、海信、美的將會“有何感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