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專營天氣信息軟件的“墨跡天氣”公開宣布,將首次試水空凈市場,并將于5月11日公開發布一款可以監測空氣質量的硬件產品。盡管墨跡天氣內部人員尚未對該產品具體功能做以透露,但從網絡所見相關新聞和曝光的產品部分細節來看,除了監測之外,“同多家電器廠商達成合作,可以用這款設備聯動控制室內的空調和凈化器等設備”等字眼讓不少業內人士聯想到了今年1月就在美國CES展上海爾推出的一款“空氣盒子”。
不僅僅是功能和外形,據稱,該產品或將模仿海爾“空氣盒子”取名為“墨跡盒子”。一系列針對性的“模仿”,不難預測,墨跡或將上演室內空凈市場的搶奪戰役,欲與海爾這個率先將空凈產品推向更精巧、更智能的硬件商分一杯羹。
但一向以軟件為主的“墨跡天氣”從軟件轉戰硬件市場,是否會對海爾“空氣盒子”產生威脅和侵襲?據傳,從去年墨跡上有天樽空調的植入到今年3月以來墨跡上已不見有關海爾品牌任何空凈類產品的出現,同時目前公開的功能如對空氣的溫濕度、PM2.5值以及部分有害氣體的數值檢測,都與海爾如出一轍。就此來看,基于已經打開一定公眾認知的海爾空氣盒子的背景,加之墨跡本身具備的移動端的客戶數據,其真有可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對目前海爾剛剛在行業內開辟的智能輕巧空凈類產業來說將是不小的威脅。
對于墨跡天氣對室內空凈產業的覬覦,也有不少業內人士持有不同看法。某韓國家電品牌內部工作人員分析,海爾“空氣盒子”的突出優勢在于,能實現跨品牌家電智能管控,完成對空氣質量的實時改善。而“墨跡盒子”想要與其他家電進行兼容,相對比海爾目前在空調大產業中的地位和優勢而言,可能會有些吃力,需要迎頭趕上。
但對此表示樂觀的業內人士則認為,墨跡天氣有數千萬的用戶端——在數據化的時代,這是非常有力的傳播武器,對海爾而言,這個市場是它開辟的,但不代表就完全是屬于海爾的,作為后來者的墨跡將會是前者的最大的威脅。而也有專家表示不認同,認為海爾在2012年就轉型互聯網企業,同時有長達30年的用戶積累,從用戶規模上也不顯弱勢。
由此可見,在這一新開辟的智能空凈產業,海爾又迎來了新的對手,海爾墨跡之爭在所難免。墨跡是否能先于海爾將這一產業做大做強,這必將成為營銷界下一個關注焦點,讓我們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