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互聯網技術的飛速發展和迅速普及,家電行業也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2014年成為中國家電企業的重要轉型期,“智能化”成為家電行業聚焦點。
然而,進入4月中旬以后,中國家電企業似乎進入了集體沉默期,智能化宣傳全方位下降。此時,互聯網企業再度向“智能家居”發起沖擊:國內IT企業小米、360等相繼推出智能路由器,希望借此“撬開”智能家居開門石,按照小米創始人雷軍的說法,未來5年內,小米將對50家企業投資50億元推動智能家居生態圈。國際巨頭蘋果公司在6月3日全球開發者大會(簡稱WWDC)發布智能家居套件應用程序HomeKit,正式進軍智能家居市場。
在此之前,谷歌曾以32億美元收購生產智能恒溫器和煙霧報警系統的初創企業Nest Labs,燃起智能家居概念戰火。同期內,三星、微軟、索尼和LG等相繼通過并購或研發新品搶占這一市場,紛紛推出各自的智能家居產品。
IT企業、互聯網企業、家電家居企業均涉足智能家居領域,智能家居產業似乎進入了一個全新的激蕩期。
在這樣的一個發展背景下,中國傳統家電企業似乎早有警覺,已悄然建立起應對之策并迅速出擊。其中最具關注的當屬長虹的家庭互聯網布局和海爾的智慧家庭布局。而相比之下,長虹的動作簡直可以用“雷厲風行”來加以形容。說到長虹則不能不提今年來被各大媒體報導的沸沸揚揚的CHiQ系列,2014年開年后僅僅三個月內,長虹就接連推出CHiQ電視、冰箱、空調三大系列落地產品,加速其2013年提出的家庭互聯網布局。也是在今年3月,海爾發布智能家居平臺U+智慧生活操作系統后,長虹、海爾雙星閃耀,讓整個業界看到了家庭互聯網的朦朧雛形與未來成長空間……傳統家電巨頭們終于開始集體發力,長虹、海爾之外最具關注的當屬美的和阿里合作打造的智能家居平臺產品。
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看似風光無限的長虹CHiQ行進步伐究竟是否一帆風順呢?
單從傳統家電業向互聯網企業轉型來看,長虹無疑是智能化、互聯網化轉型最徹底、最成功的企業。轉型期間,長虹各部門在“以人為中心”思維的指導下,相互協同一致向著一個目標前進。轉型后的長虹,各部門在協同優化上效果顯著,大幅度的改善了以往的工作效率。
我們來看看轉型后的長虹主要協同部門間的關系鏈條。UCD部門專門負責用戶調研,讓產品越來越懂用戶;大數據中心從事數據挖掘和整理,為產品提供數據支撐的;“云平臺”通過云計算、云存儲等功能為產品提供功能支撐……研發探討會上,不同部門的項目主管共享資源的同時也在積極整合其他部門的資源。于是我們看到了這樣一幕,在短短的幾個月內,長虹CHiQ電視便完成了萬次用戶調研,萬次模塊點播測試,CHiQ冰箱云圖像識別技術完成千次測試、CHiQ空調用軍工技術保障體感溫測掃描完成千次測試。不得不承認,沒有良好的內部協同優化體系,完成上述的任意一項任務都是不可能的。
為了讓“家電互聯 享受自在”的家庭互聯網的想象發生,長虹還從思維上以人為中心重新定義家電產品,站在用戶角度考慮產品對用戶的價值。2014年以來長虹連續推出基于家庭互聯網的CHiQ電視、CHiQ智冰箱、CHiQ空調,從產品形態、用戶操作和使用體驗等多個方面帶來了顛覆性的變革,使家電產品從被動控制到主動適應用戶需求,真正實現了智能化,變得更加智能,能夠了解人的想法,實現人和產品、產品和產品間信息的無障礙傳遞,形成一個把人和產品緊密連接在一起的家庭互聯網體系。
在突破智能產品核心技術的同時,長虹還通過統一的云平臺,把智能終端作為傳感器,將關于用戶的數據進行分析和洞察,挖掘數據價值,實現用戶訂制內容和服務的自動推送。長虹為用戶提供以人為中心的個性體驗,讓終端提供的內容和服務越來越貼近人的需求,為用戶帶來更加智能、更加便捷的生活。
長虹技術中心副主任張恩陽表示,家庭互聯網有三個層次:其一,顛覆性改變傳統終端產品結構和原理的智能終端新品;其二;不同家庭智能終端的廣泛連接與智能協同,形成“互連、互通、互控”;其三,實現“終端+平臺+內容+服務”的商業生態模式。
家電行業觀察家認為,“CHiQ”已經成為了2014年家電行業最受關注的名詞,長虹智能家電的落地和市場化讓家電產品更智能、更智慧,并且實現智能家電互聯、互通、互通的家庭互聯網形態,在企業轉型創新的同時,打開未來家電更廣闊的發展空間。CHiQ的成功攪動了整個家電行業,使長虹從思想上完成了對家電行業以及企業發展模式的重構,成為了積極推動互聯網化轉型的排頭兵,為同行企業智能化發展提供了模板,也為消費者開啟了全新的家庭互聯網生活。
而長虹身處的這場智能家居亂戰,危機與機遇并存。CHiQ系列產品的成功落地和市場化,使長虹在這場亂戰中暫時領先。但在沒有統一的標準、用戶對智能產品需求度不高等阻礙行業發展的重要因素之下,家電行業的智能化轉型注定是一場曠日持久的馬拉松大賽,要想使家庭互聯網的想象真正發生,仍要做到持之以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