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拉克-黎凡特伊斯蘭國”(ISIS)極端武裝分子近來攻占伊拉克多個重要城鎮,伊政府無力解困,當地局勢岌岌可危。造成伊拉克亂局的原因何在?美國《華盛頓郵報》6月16日刊文指出,細究之下,這是美國總統奧巴馬一手惹出的災難。
2011年,伊拉克形勢一片大好,于是奧巴馬政府從中取利。當時,副總統拜登大張旗鼓地對外宣稱結束伊拉克戰爭可能是“本屆政府取得的最大成就之一”。
轉眼三年過去了,眼看伊拉克陷入混亂,民主黨人試圖將此歸咎于前總統小布什。“我不認為這是我們的責任。”美國會眾議院少數黨領袖南希?佩洛西說,伊拉克發生的災難“代表了10年前帶領我們走上這條道路的失敗政策”。
然而事實真是如此嗎?不對,這是現任總統奧巴馬制造的禍端。
2008年奧巴馬宣誓就職時,他繼承的是一個“太平的伊拉克”,那里的恐怖分子在軍事上和思想上均被擊敗。
在軍事上,2003年伊拉克戰爭爆發后,得益于美軍發起的進攻、輔以伊拉克遜尼派武裝組織“覺醒委員會”的協助,基地組織伊拉克分支(ISIS的前身)被驅逐出其位于安巴爾省和伊拉克其他省份的據點。當時,該組織沒有占據伊拉克的大片領土,時任最高領導人阿布?穆薩布?扎卡維被美軍特種部隊擊斃。
在思想上,伊拉克的恐怖分子更是遭遇潰敗。基地組織原本打算發動伊拉克的遜尼派民眾把美軍趕出去,結果恰恰相反,遜尼派與美軍聯合起來,把基地組織趕走了。
然而,奧巴馬繼承了這筆寶貴的遺產卻沒能加以妥善利用,犯下兩個災難性錯誤。首先,他從伊拉克撤出全部美軍士兵,當地的恐怖分子由此得到卷土重來的機會。其次,他沒能支持伊拉克鄰國敘利亞溫和的、親西方的反對派組織,為ISIS占據敘國內的安全真空創造了空間。ISIS趁勢接管敘利亞大片國土、建立了一個安全港灣,在此招募培訓數以千計的圣戰者,為重回伊拉克招兵買馬、養精蓄銳。
于是,奧巴馬上臺后,ISIS恐怖分子走出據點、威脅要接管伊拉克全境。如今,伊拉克越來越像上世紀90年代的阿富汗——恐怖分子聚集在此謀劃對美國及其盟友發動襲擊。
而伊拉克時局原本不會發展至此。2011年,駐伊拉克美軍地面部隊最高指揮官勞埃德?奧斯丁建議,把駐伊美軍的人數從4.5萬削減至1.4萬至1.8萬之間。但白宮否定了這一提議,理由是“花費巨大、政治因素復雜”。隨后,奧斯丁將駐軍數目降至可能足以應對“極端情況”的一萬人,可惜再次遭拒。白宮堅稱,僅需3000至4000名美軍士兵就能夠向伊軍提供安保和培訓。
在伊拉克方面看來,當時美國去意已決,并且奧巴馬政府愿意留下的駐軍數目與給予其司法豁免權產生的政治成本不成正比,所以伊當局回絕了美方的提議,美軍全部撤離伊拉克。于是,現在ISIS能在伊拉克如入無人之境、輕易奪取摩蘇爾、提克里特等重要城鎮。
除了ISIS之外,另一個“美國的敵人”伊朗也利用了奧巴馬政府在伊拉克留下的權力真空。一個月前,伊拉克領導人要求美國對ISIS據點發動空襲但遭到奧巴馬斷然拒絕。于是,伊拉克轉而向伊朗求助。上周末,伊朗革命衛隊海外精英分支“圣城旅”指揮官卡西姆?蘇萊曼尼飛赴巴格達,為伊拉克軍隊守衛首都出謀劃策。而蘇萊曼尼正是伊拉克境內什葉派民兵的幕后組織者、資助者,他提供的高技術含量爆炸裝置“爆炸成形彈”殺死了數百名美軍士兵。有報道稱,奧巴馬還準備與伊朗進行公開對話,商討如何聯合打擊伊拉克恐怖分子。倘若報道屬實,勢必在美國激起大范圍反對和抗議。
假如奧巴馬當初聽從了軍方的建議,如今ISIS很有可能不會步步逼近巴格達,伊朗也無法趁機填補美軍撤離留下的空白。“多謝奧巴馬,很快我們就能幫助我們的什葉派極端主義敵人(伊朗)攻打我們的遜尼派極端主義敵人(ISIS),這真是一項偉大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