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沃倫·珀爾帖(Warren Peltier)在福建省武夷山的茶園品茶。(圖/中國日報)
青年時期對武打電影的迷戀沒有使沃倫·珀爾帖(Warren Peltier)成為一個好斗者,相反,他成了一名茶文化愛好者。最終,他前往福建省去追逐夢想,寫下了一本關于泡茶的書。
2006年來到中國后,酒文化是沃倫·珀爾帖首先接觸到的事物。
這位戴眼鏡的英語老師喜歡這種輪番敬酒的場合,在中國,這是談生意的一種方式。酒桌上,飲酒者一口干杯。他很快就學會了避免醉酒的小伎倆,比如把果汁兌在啤酒里面,趁人不注意的時候把喝的酒吐出來等等。
但是,是另外一種飲品把珀爾帖帶到了中國。
珀爾帖說:“中國茶文化是我生命中的唯一。是茶文化讓我不遠萬里來到中國的。”
1987年,家住在加拿大安大略湖北部拉克洛奇山附近的珀爾帖在上高中的時候,開始學習漢語了。
珀爾帖回憶到:“因為漢語書很少,沒有網絡和衛星電視,我的漢語水平是通過觀看邵氏兄弟電影公司的功夫電影(帶有中文字幕)來提高。”
16歲的珀爾帖發現,許多功夫電影的打斗鏡頭中有蓋碗的特寫。蓋碗是中國泡茶、飲茶用的碗。
珀爾帖說:“功夫大師們在武打過程中手持蓋碗,碗沒有被打破,碗中的水也沒有濺出來。真酷。”
(圖/中國日報)
電影使珀爾帖對泡茶感興趣了,他開始購買各式各樣的茶。
鐵觀音是出產于福建省的一種烏龍茶。他偶然的機會邂逅了鐵觀音,并且深深地被茶水的清香所吸引。
珀爾帖稱:“這可比茶袋泡出的茶好喝多了,味道不沖。你不用往里面加糖,泡出來的茶水味道就甜甜的。”
他開始從書市上搜羅各種有關中國茶文化的英文書。他偶然間讀到了《茶經》的英文版本。《茶經》是由唐代的陸羽(公元733-804)所著。
讀的書越多,珀爾帖越想去中國看看。
珀爾帖說:“這部典籍翻譯得很糟糕。我想要找到原版書,自己寫一個更好的英文版本茶藝書,讓更多的外國人了解中國茶文化的博大精深。”
但是,珀爾帖知道,來中國之前,他必須把漢語學到足夠好,好到能夠進行對話。
幸運的是,20世紀90年代,隨著衛星電視的普及,珀爾帖能夠收到更多的中國電視臺了,節目的范圍覆蓋了涉醫劇和驚悚片。
珀爾帖說:“每當影片人物提到一些我不理解的東西時,我就記錄下來,去查字典。我重復片中的內容。”珀爾帖補充說,自己平均每天花5個小時看電視節目。
2006年,珀爾帖終于來到了福建省,這一茶文化勝地。
他在龍巖市教英語,當他在當地發現茶鋪基本覆蓋了街道的每個角落的時候,興奮壞了。
珀爾帖說:“我到一家茶鋪里坐下品茶,他們賣的茶葉正是鐵觀音,味道芬芳而清新。”
珀爾帖說:“我在住處買了一套茶具,自己泡茶、飲茶,反思自己的日常生活。”
一年后,珀爾帖移居到了福州。他的妻子是福州本地人,他們是在龍巖市結識相遇的。
在福州繼續進行英語教育工作的珀爾帖繼續研究茶文化,他很高興自己找到了福州市的著名出口茶——茉莉花茶。
經過一些調研以及對將近50本茶專著的搜集,2008年,珀爾帖開始了自己茶文化著作的寫作。
他計劃整理所搜集的資料,把它們編纂成書,書的主要內容是關于古代中國的品茶和茶藝的。
在編書的過程中,他被一些有趣的見聞所吸引。他最喜愛的是一項宋代(960-1279)的“分茶”的茶藝。泡茶者攪動茶葉,用煮沸在湯茶表面的泡沫創作出花鳥的形象。
珀爾帖酷愛茶文化,但是,他說,古漢語閱讀很困難。
珀爾帖說:“古漢語晦澀難懂,我沒有人可以請教。”
他回憶說:“有一次,我向妻子尋求幫助,她的反應就像是,‘這是什么玩意兒?古漢語。’”
珀爾帖不得不去在線查閱每一個詞在古漢語字典里的意義。為了盡量保持用詞的準確性,他反復地核對各種文檔和網絡檔案。
珀爾帖每天花費12個小時寫作,2011年,他獨立完成了160頁的著作《中國古代茶藝》。同年,該作品出版。
很快,他在福州茶藝圈子里面小有名氣了,成為一位出現在福建省高端茶文化活動場合的常客。
2012年,一家福州茶公司請珀爾帖做該公司一款面向全球的紅茶產品的品牌代言人,福州農業局雇傭珀爾帖做顧問。
珀爾帖稱,他的中國夢全是關于茶的,這個夢到現在還未醒。他的下一個項目是寫一本關于茶中哲學的書。
珀爾帖稱:“我想和其他人分享下我對茶、和諧以及尊重自然等觀念的理解。”
(中國日報記者孫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