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是壞消息。人類正在以千倍于自然率的速率迫使其他物種滅亡,該速率比先前估計的都要高。同時,以人類所能擔負的限度來看,我們并不知道還能失去多少物種。 不過好消息是,人們可以用自己的智能手機幫助環保主義者拯救那些瀕危物種。
巴西奇異鳥類:紅色區域的瀕危物種最多(照片來源:克林頓·詹金斯特)
全球物種滅絕速率的估量來自于北卡羅來納州達勒姆市杜克大學的斯圖亞特·皮姆(Stuart Pimm)和他的同事們。1995年,皮姆團隊在《科學》雜志上發表其統計結果:人類活動導致物種滅絕的速率是自然率的100到1000倍。而如今,他的團隊的新發現更新了這一數據。
事實證明,皮姆的早期統計不但低估了現在物種消失的速率,而且高估了過去1000萬到2000萬年間的自然速率。
物種消亡 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實施的對瀕危物種紅色名錄的評估是皮姆分析的關鍵依據。這些評估已經由不完整的瀕危物種名單發展成為針對動物種族和生存地區的全面調查。
世界自然保護聯盟會員托馬斯·布魯克斯于瑞士格蘭德市稱:“20年前,我們僅僅沒有將多達70000個物種的評估資料及相關數據掌握在手。”
通過研究動物們的遺傳信息,生物學家們還為不同類群的動物創造了系統樹,這樣當一個新物種出現時,它就能被及時記錄。平均一種脊椎動物要等1000萬年才會演變成新的物種。
計算物種自然滅絕率是很難的,但也有變通之法。皮姆稱,在我們開始破壞生物棲居地之前,新物種的出現似乎比舊物種的滅絕要快,也就是說自然滅種率要低于新物種形成的速率。
在極大程度上,近來對于現代物種滅絕率的估計較之以往更高并不是1995年以來滅絕物種數量累計的結果。其中一個例外就是兩棲動物的生存威脅正在增長,而增長的一部分原因是其天敵壺菌的全球傳播。
物種拯救 我們最大的疑惑是現如今的高滅絕率對于整個生態系統的健康到底意味著什么。一些研究者認為物種的消失必須是“可以忍受”的,但仍然沒有科學方法預測到物種滅絕要累積到什么程度才會使生態系統崩塌。“那些拿滅絕的物種數量進行預測的人都是無中生有。”皮姆說。
盡管如此,現在物種滅絕的速率達到自然速率的1000倍之高,這樣的現狀不可能持續很長時間。“你能確定的是,你現在欠給生態系統的債未來遲早要還。”布魯克斯說。
皮姆的團隊還為全球的生物多樣性繪制了詳細的地圖,顯示了由跨越10千米的正方形區域組成的全球網格內的瀕危物種數量和富含的物種總數。
這樣的地圖可以幫助環保主義者決定他們所要做的。
譬如,皮姆和他的同事,來自巴西某生態研究所的克林頓·詹金斯(Clinton Jenkins)注意到巴西在大西洋沿岸地區的瀕危物種數量很高。當地的森林被砍伐當作牛場使用。所以他們正在和一個名叫金獅狨協會(the Golden Lion Tamarin Association)的巴西組織合作,購買土地并將支離破碎的熱帶雨林各成分重新結合。
但是環保主義者需要更多的數據,每個人都可以幫忙提供這種數據,通過使用類似于“iNaturalist”這樣的軟件。使用者通過蘋果或安卓軟件分享他們看到的生物的照片,相關專家識別它們。“現在,每隔30秒就會有人發布自己觀察到的生物。”在舊金山的美國加州科學院聯合主任斯科特(Scott Loarie)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