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柯一人“獨占”清華九成姑娘資源
如今叱咤音樂圈的大佬宋柯,當時是清華大學校園歌曲的領軍人物。宋柯稱他全靠一本藍色封面的吉他教材入門,每天在宿舍樓道內苦練琴技,并學著自己寫歌。宋柯創作的第一首歌曲名叫《日晷》,歌詞是刊登在清華校刊上的一首詩。“剛開始就是隨便試一試,沒想到效果還挺好,后來就更堅定了自己寫歌的信念。”大三時他創作的《一走了之》風靡整個校園,并作為畢業晚會的保留曲目被學弟學妹們一屆一屆地傳唱,風光程度堪比校歌。
宋柯的才情讓他在女生有限的清華校園迅速擁有了愛情,同時也成了眾多男生羨慕嫉妒恨的對象。后來高曉松評價起宋柯在清華的桃花緣時,曾調侃道:“那時候姑娘喜歡的就是會彈琴打架踢球的,宋柯是清華校隊的主力后衛,而且歌兒都唱到中央電視臺去了。宋柯特別有范兒,他一人就占據了清華姑娘資源的 90%!”對此,宋柯則謙虛地表示清華女生不功利,喜歡追求思想深度;而男生為了實現自己的深刻,就會去看很多社科文藝類的書。長此以往,自然良性循環。當文字不能表達內心的感受,音樂就成了理想的載體。在擇偶壓力的逼迫下,清華大學慢慢培育出了適合校園民謠發展的土壤,也為日后輸送出的大批創作歌手打下了堅實的群眾基礎。
徐小平建立北大吉他協會
高曉松組建重金屬樂隊
新東方創始人之一徐小平,北大吉他協會的成立者。那時,剛剛從中央音樂學院畢業的徐小平,被分配到北大藝術教研室任教。他上班后做的第一件轟動全校的事就是成立吉他協會,舉辦吉他培訓班。“當時一下子報了二百多人,一個人五塊錢,結果引起巨大的轟動。”同宋柯一樣,由徐小平創作的《星期天》一度成為北大的民間校歌。這首歌用詼諧的筆法把大學生周末的無聊生活描繪得栩栩如生。“不見老師也不見輔導員,不想上課也不想做實驗。泡上一袋方便面,越吃越餓,呼兒咳呦,點上一支大重九,我越抽越煩。”
那時校園歌手串校“查琴”(查(zha)琴,琴技比拼)成為了各高校草坪上的一道風景。高曉松回憶“草坪時代”時說,“每個星期五清華大學的東操場上,都能聚集幾十個外校學生。”高曉松那時被公認為最有才氣的校園歌手,他和老狼組建了內地首支大學生樂隊,名叫“青銅器”。雖然樂隊壽命不長,但風格卻是狂野的重金屬。大三那年高曉松毅然輟學,和老狼一起跑到廈門流浪。1991年,一張手寫的歌單出現在清華西階教室前,這是清華大學第一次初具規模的會演。后來能在校園民謠野史及正史中占據一席之地的人物,都在這場會演中悉數現身。據演出的組織者之一邱科爆料說:“當年高曉松唱完歌后從臺上一躍而起,沖到第一排,抱著他從廈門帶來的女友親了一口。”這個激情之舉,為他博得了滿堂喝彩。關于高曉松和老狼的兩件小事 高曉松曾是老狼的司機
在清華讀了三年雷達專業后,高曉松發現自己并不適合當科學家。大三那年,高曉松毅然決定從清華退學。之后,他便開始了將近一年的流浪生涯。流浪歸來,沒有回清華,而是給人拍起廣告。當時他同三個電影學院的學生為某葡萄酒拍廣告。賺了1.6萬元,要知道那時公務員工資才72元。一夜暴富后,高曉松干脆成立了廣告公司。后來他買了林肯車,老狼要去跟女孩約會,高曉松就載他去,跟女孩見面后,老狼就指著高曉松說:“這我司機,小高!” 老狼高曉松曾經兩年互不搭理
《同桌的你》大紅后,高曉松和老狼到處領獎,成為外界眼里的“金牌搭檔”。但兩人的關系卻在之后的兩三年里直線下降,甚至決裂。老狼聽別人說校園民謠沒意思,想轉型玩搖滾,但高曉松覺得自己非常優秀,“所有歪門邪道都是有問題的”。吵得最厲害的一次,高曉松跟老狼說,鄙視這種民謠音樂,你永遠別唱《同桌的你》走穴,連老狼的名字都別叫,就叫王陽(老狼本名),別拿這個掙錢!“他說反正一切都是你給我的,我都還給你,弄得我一下子沒話說,決裂得特厲害,至此兩年不說話。”高曉松回憶道。直到兩年后高曉松同老狼一起前往澳洲參加某活動,才一笑泯恩仇。
黃金期
沒有沈慶就沒有“校園民謠”
盡管當時校園歌曲已經在校園里非常火爆,但真正走進千家萬戶的是1994年大地唱片公司出版的《校園民謠I》。說起這張著名的合輯是如何誕生的,就不得不提到校園歌手沈慶。或許正是專業使然,學習工商管理的沈慶,比其他校園歌手多了點商業頭腦。沈慶一直想發表一張屬于校園歌手自己的唱片,于是他開始搜集歌曲小樣,并把它們送到各個唱片公司。
最先發掘這些小樣的是深圳一家做音響設備的公司——先科。1992年,先科請來韓磊、江濤等專業歌手錄了一盤合輯。高曉松在聽到翻錄效果后大為惱火,拒絕在合同上簽字,并把自己的兩首歌從合輯中撤出,為此沈慶還抱怨高曉松。沈慶又把作品投給正大唱片公司,卻遭到拒絕。直到1993年,時任大地唱片公司制作部主任的黃小茂在和朋友聚會后,回到辦公室聽小樣,一下就被沈慶的《青春》戳中了心窩——當晚恰逢黃小茂30歲的生日。“這首歌的歌詞有些地方確實有點幼稚,但正是這樣的東西觸動了我的內心,讓我認真思考青春到底是什么。我覺得如果一張唱片能為我們逝去的青春留下點紀念,那該多好,畢竟不光我要經歷30歲,每個人都會經歷。”黃小茂說。黃小茂用真情打動高曉松
黃小茂通過沈慶找到了高曉松,但第一次見面就讓他為之一驚。當時開廣告公司一夜暴富的高曉松看上去并不像個學生:“他在亞運村住著五室四廳,電話號碼就四個,已經屬于惡少級別了。”眼看拿錢打動不了高曉松了,很少彈琴的黃小茂就和高曉松彈琴喝酒聊人生。找到知音的高曉松痛快地答應把作品交給大地唱片出版,他只提出了一個條件——我的歌必須由老狼來唱。當時,大地正全力推廣艾敬的《我的1997》,并將其定位為“城市民謠”。為了延續這一品牌形象,黃小茂便在策劃書上寫下“校園民謠”四個字。
1994年,由大地唱片發行的《校園民謠I》合輯正式出版。用平地一聲雷來形容它當時的影響也不為過。誰也沒有想到這張收錄校園歌曲的卡帶能如此暢銷,《同桌的你》、《青春》和《睡在我上鋪的兄弟》等歌曲成為大陸民謠最為耀眼的重彩。其中,由高曉松作詞曲、老狼演唱的《同桌的你》一經推出便風靡大江南北,囊括了當年幾乎所有的流行音樂獎項。衰敗期
高曉松宋柯開唱片公司
此后,一炮而紅的老狼、高曉松又與已經離開大地唱片的黃小茂合作,發表《戀戀風塵》,同樣也大受歡迎。然而,校園民謠的整體發展已從鼎盛時期逐漸下滑。1996年,聽說留學美國“老大哥”宋柯回國做起了珠寶生意,高曉松覺得非常可惜,便勸說宋柯和他合伙開唱片公司,出版自己的創作專輯,但當時的宋柯并未明確表態。隨后的某天,宋柯突然接到高曉松的電話催他上班,“一開始我還納悶,去上什么班啊,結果我到了他說的地址,發現他把自己原來的廣告公司改成了麥田音樂,連財務都有了。”同年,麥田音樂成立后推出的第一張專輯——高曉松作品集《青春無悔》出版,專輯中收錄的《好風長吟》《B小調雨后》《青春無悔》《白衣飄飄的年代》全是得意之作。據他本人講,這些歌曲原本是用來日后養老以防不測混飯吃的。從此以后,高曉松和宋柯便聯手開啟了中國大陸流行音樂最輝煌的篇章,兩人的合作一直延續到今天。“我們倆性格互補,他比較外向,能說敢想。他需要一個冷靜的人在身邊,我需要一個敢想的人在身邊。”宋柯說。葉蓓、樸樹搭上校園民謠末班車
麥田音樂成立后,校園民謠逐漸顯現出頹勢。1998年,北大草坪上的圖書館拔地而起,飄出過經典民謠的清華草坪也在修整后之后被圍了起來,不再允許隨便進入……草坪歌聲的消失也許是校園民謠隕落的信號。網絡時代到來,卡拉OK等新興娛樂活動也代替了吉他彈唱走入大學生的生活。這個時候一個名叫樸樹的青年出現了,他后來被劃歸為“后校園民謠”代表人物。簽約的故事頗具戲劇性,高曉松回憶:“當時樸樹扛著個吉他就跑到公司來了,他是來賣自己的作品的,非常內向。額前有一縷很長的頭發,快遮住半張臉了。”聽完樸樹的自彈自唱,高曉松立刻拍板簽下他。1999年,樸樹的《我去2000年》和葉蓓的《純真年代》成功出版,樸樹還唱著《白樺林》登上了2000年央視春晚。但隨著市場的開放和多元化,這兩張在業內一片贊譽的專輯沒能率領校園民謠收復失地。 沉寂期
校園文化沒有了也沒人包裝校園歌手了
很多年前,盧庚戌接受采訪時說:我沒唱校園民謠了,因為我要吃飯。
老狼在歌里悠悠地唱:青春終究要散場。
2000年后,校園民謠的商業價值越來越弱、粗制濫造的跟風之作充斥市場,不少民謠歌手放棄了繼續歌唱。那一年,盧庚戌用自己的錢錄制了一張專輯,名字叫做《未來的未來》,這也許是校園民謠最后的閃光。從此以后,那些象征著青春和夢想的校園歌手,就逐漸淡出了人們的視野。
大地唱片后來推出的《校園民謠Ⅱ》及《校園民謠III》也沒有什么大的反響。《校園民謠Ⅱ》里的歌曲全部出自高曉松、沈慶、金立、郁冬之手,但演唱者卻從校園歌手換成了專業歌手,《校園民謠III》走得就更遠了,連詞曲作者也放棄了學生。那時大家似乎沒有搞明白一個道理:這種根植于校園的音樂,如果離開了學生也就失去了生存的可能。
現如今,“校園民謠”這種曲風已經從內地流行樂壇中消失,當年那批中堅力量里,也只有老狼、葉蓓還在延續歌手身份。高曉松投身電影、當起了主持;宋柯成為了音樂圈操盤手還兼職賣烤鴨;沈慶、郁冬、胡楊、邱柯、趙節、傅志煜等人,或不知所終或另謀他業……
再也沒有唱片公司以“校園歌手”的頭銜包裝新人,“因為現在沒有校園文化,現在校園的墻矮了,與外界打通了,不像以前的象牙塔,外面都在聽四大天王,里面陽春白雪。”高曉松說。
宋柯也認同高曉松的看法:“如今大學這個門檻沒那么高了,八九十年代大學生活的神秘感和優越感挺讓人感興趣的。像老狼、高曉松、樸樹、鄭鈞這批人,他們心里都有精英的心理優勢,都有高人一等的感覺。當時在大學,一些刊物還挺有影響的,甚至引領一些文化、藝術的方向,包括詩歌和音樂,現在還有么?現在不會有人認為你是大學校園里走出來的就怎么著了,校園文化的優勢沒了。” 關于《同桌的你》的兩件小事《同桌的你》有葷版
高曉松曾在接受采訪時說,當時確實很多歌都帶點“葷”,每首歌都有葷版。石康在《晃晃悠悠》中這樣寫道:他(華楊)和劉欣到一家唱片公司去嗅一個小蜜,正碰到一幫人在那里唱歌聊天,華楊對著他想嗅的那個姑娘唱出了 “誰把你的長裙撩起,誰為你脫下內衣”。后來此歌的旋律被唱片公司的一個制作人所賞識,填了一段少男少女喜歡聽的新詞,華楊出了一盤磁帶,一舉成名……有人說,以上的幾位人物,“我”是指石康,“華楊”就是老狼,“劉欣”則是高曉松。
老狼的“同桌”不是姑娘是石康
這首傳唱度最高的校園民謠一直被誤以為是在寫老狼的真實生活。其實老狼并沒有這么一個“多愁善感”的女同桌,倒是有一個頗有名氣的作家同學 ——石康。據說兩人在大學時住同一個宿舍,當時他們還組過一支樂隊,石康唱得可不比老狼差。但是老狼憑借一首《同桌的你》一下走紅后,石康一氣之下把吉他往床底下一塞,從此改行寫小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