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篇
你了解乙肝嗎?
乙肝是由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導致的疾病。這種病毒是一種噬肝病毒,主要存在于肝臟內并且會引起肝細胞損傷。除此以外,你對這種疾病有多少了解?
乙肝能治好嗎?
急性乙肝能夠不治而愈,而慢性乙肝則不能根除。在感染了乙肝病毒6個月內,如果病毒被清除了,那么就是急性乙肝,如果超過了6個月,病毒還存在,就發展成為慢性乙肝。健康的成年人在感染了乙肝病毒后,超過95%的人,其免疫系統都能夠自動在6個月內將病毒清除。即使是治療也屬于對癥治療,也就是減緩急性乙肝造成的不適癥狀。但是在出生第一年受到感染的嬰兒有80%~90%的幾率患上慢性乙肝,在6歲以前受到感染的兒童有30%~50%的幾率患上慢性乙肝,雖然他們在30歲以前通常不會出現乙肝癥狀。治療后,慢性乙肝只能控制,無法根除。不過要注意的是,一些多年的乙肝病毒攜帶者突然發病并不屬于急性乙肝。
乙肝有沒有潛伏期?
既然嬰幼兒感染了乙肝病毒,要到30歲左右才會出現癥狀,之前是不是屬于乙肝潛伏期呢?乙肝沒有潛伏期,但有免疫耐受期。在免疫耐受期,患者的免疫系統對入侵的乙肝病毒沒有反應。有人會問,免疫系統不工作,豈不是更危險?事實正好相反。乙肝病毒其實并不會直接對肝臟細胞造成損傷,而是免疫細胞與乙肝病毒“對打”時損害了肝臟細胞。如果免疫系統無法快速清除乙肝病毒,進入持久戰,那么肝臟就會深受其害。所以,乙肝攜帶者反而在免疫系統沒有反應的時候,不會出現乙肝癥狀,在免疫系統開始清除病毒的時候,才會“發病”。
慢性乙肝什么時候開始治療?
免疫耐受期不用接受治療,即使治療也幾乎沒有效果。需要等待進入免疫清除期(即免疫系統開始應答,一般為30歲左右)才能夠開始治療。雖然有約一半的乙肝攜帶者可能終身不發病,但是也應該每半年進行一次檢查。簡而言之,就是肝功能正常就不用治,肝功能一旦因為免疫系統和病毒“對打”而受損,就需要開始治療了。
雖然肝功能受損是治療開始的信號,但是肝功能恢復卻不是停止治療的標準。慢性乙肝一旦開始發病,就會反復出現炎癥,即使通過治療恢復了肝功能,一停下來,就有可能復發,所以必須要持續治療。不同的治療方法停藥標準也不同。如果控制不好,慢性乙肝很有可能導致肝癌。有數據顯示,80%~90% 的肝癌患者都感染了乙肝病毒。有20年乙肝病毒感染史的人中,約5%~10%的人會患上肝癌。除了肝癌以外,慢性乙肝還有可能造成肝硬化,也就是感染發炎對肝臟造成瘢痕,最終導致傷痕累累,肝臟纖維化。
沒癥狀時會傳染人嗎?
有的疾病,例如處于潛伏期的肺結核不會傳染人,那處于免疫耐受期的乙肝會不會傳染人呢?如果從化驗結果的角度講,當患者的檢查結果為大三陽和 HBV-DNA陽性的時候,病毒就正在他們體內大量復制,這時候的傳染性很強。免疫耐受期雖然不會出現癥狀,但是病毒也有可能在體內大量復制,因此 HBV-DNA呈陽性的免疫耐受期患者,也很有可能將病毒傳染給他人。
科普篇
你能讀懂化驗單嗎?
能否確診一種疾病需要看化驗單,判斷治療有沒有效果需要看化驗單,決定治療是否可以停止了仍然需要看化驗單。只有了解一些乙肝化驗的基本指標,才能夠更加客觀和正確地看待治療。
什么是大三陽和小三陽?
常聽說的大三陽和小三陽,其實就是乙肝五項(或乙肝兩對半)檢查結果的兩種情況。乙肝五項檢查的是:乙肝表面抗原(HBsAg)和乙肝表面抗體(HBsAb)、乙肝e抗原(HBeAg)和乙肝e抗體(HBeAb)、乙肝核心抗體(HBcAb)。
鏈接:抗原、抗體是什么?
抗原是誘發免疫應答的物質,例如病毒,抗體則是免疫系統產生的用來鑒別抗原的蛋白。
乙肝表面抗原為陽性:表面抗原是病毒表面的一部分,陽性就意味著患者體內存在活躍的乙肝病毒,有傳染性,如果檢查結果為陰性,則說明沒有感染乙肝。
乙肝表面抗體為陽性:有乙肝表面抗體說明患者因為接種乙肝疫苗、曾經感染過乙肝病毒而獲得了免疫力,并且不會傳染乙肝給別人或者再感染乙肝了。
乙肝e抗原為陽性:e抗原是被病毒感染了的細胞所釋放的一種蛋白質,陽性就表明患者血液中有大量的乙肝病毒復制,傳染性很強。如果為陰性,說明體內的病毒很少。
乙肝e抗體為陽性:有這種抗體說明免疫系統可以自動清除病毒,大量病毒被殺死,復制水平變低。
乙肝核心抗體為陽性:有這種抗體說明患者可能是慢性感染者并且會傳染給別人,也可能表示這個人以前患過乙肝并且已經恢復。具體是哪一種需要結合其他化驗結果。
當乙肝表面抗原、乙肝核心抗體、乙肝e抗原都呈陽性,其他為陰性,就是俗稱的大三陽,說明病毒在體內大量復制、傳染性強。當乙肝表面抗原、乙肝核心抗體、乙肝e抗體都呈陽性,其他為陰性,就是俗稱的小三陽。乙肝e抗原轉陰說明病毒正在被殺死,傳染性降低。
HBV-DNA檢查又是什么?
以往我們用大三陽和小三陽作為是否繼續治療的標準,但后來發現,有的乙肝病毒發生了突變,復制時不會產生e抗原,這就造成了“假小三陽”。所以,光看大小三陽并不準確?,F在的HBV-DNA檢查就是直接檢查血液中的病毒DNA,有一個DNA就說明有一個病毒,這樣更準確。當HBV-DNA值超過檢測下限(一般為10的3次方),說明病毒正大量復制。所以現在醫生一般會結合乙肝五項和HBV-DNA一起來做判斷。
那肝功能又代表什么呢?
由于乙肝病毒并不會直接損害肝臟,所以病毒數量的多少并不能夠說明肝臟受損的程度,只有肝功能才能夠說明這一點。一說起肝功我們就會想到轉氨酶,這是什么呢?轉氨酶本來應該在健康的肝臟細胞中,幫助肝臟完成各種生理任務,但在免疫細胞和乙肝病毒“對打”時,肝細胞受到損害,轉氨酶就會跑到血液中。所以轉氨酶水平升高就說明肝細胞受損。但轉氨酶并不是肝功能的唯一指標,還需要看白蛋白、膽紅素、磷酸酶和膠原等指標。
治療篇
治療是為了肝臟不再受損
無論是哪種治療方法都沒法在短期內做到大三陽轉小三陽,更別說讓病毒在體內消失,乙肝的治療目的只是控制病毒復制,讓肝臟不受到進一步的傷害。
抗乙肝病毒的治療大致分為兩種:注射干擾素和服用核苷類藥物。一般來說,最好的結果是讓患者的大三陽轉為小三陽,以及HBV-DNA轉陰,這時患者的肝臟就不會繼續受到損害。如果使用干擾素治療,這兩項都達標,那就可以停止治療了。停止治療并不代表已經根除了乙肝,乙肝表面抗原呈陽性(小三陽患者這一項也呈陽性)就說明患者體內還存在乙肝病毒,只是這些病毒不再大量復制,肝臟功能不會繼續受損,治療的目的已經達到了。
既然病毒存在,就有可能復發,能夠做到完全治愈嗎?也就是不僅大三陽轉小三陽,連乙肝表面抗原也能夠轉陰嗎?的確有這樣的例子。乙肝表面抗原轉陰意味著檢測不到乙肝病毒了,這可以被稱為臨床治愈,基本上不會復發,但是否為治療的功效卻要打一個問號。因為慢性乙肝有1%的年自然轉陰率,也就是說,即使不治療,也有1%的慢性乙肝患者的乙肝表面抗原會自然轉陰。因此,如果有一些患者被“治愈”了,很難說是真的被治愈了還是自己痊愈了?;颊咴诮邮苤委煹臅r候,應該抱著更加理性的態度,不要過度期待奇跡的出現,更不要輕信一些夸大其詞的廣告。
除了不過度期盼療效以外,患者還必須做好長期與病毒戰斗的準備。幸運的患者使用干擾素能夠在1年后停藥,不幸運的患者可能需要終身服用核苷類藥物。不論是哪一種治療方法,都不能夠在短期內讓大三陽轉小三陽和HBV-DNA轉陰。即使是療程較短的干擾素,每兩天打一針,還需要忍受藥物引起的不良反應,這也讓許多患者感到堅持不下去。這些都讓患者更加渴望見效快、療效強的特效藥,甚至因此而上當受騙。到目前為止,注射干擾素和服用核苷類藥物是治療乙肝最好的辦法。
治療篇
首選干擾素療法
如果條件允許的話,醫生一般都會首先推薦患者接受干擾素治療,因為使用干擾素后大三陽轉小三陽和HBV-DNA轉陰的患者不容易復發。而且療程也相對較短,只需要1年。干擾素對有生育要求的年輕患者是最佳選擇,以免在生育的時候病毒重新大量復制。但是干擾素的作用卻是因人而異的,在這點上,我國的患者比較不幸。
干擾素是什么?
英國科學家Issacs在1976年發現了動物細胞在被病毒感染后會分泌一種糖蛋白,這種糖蛋白可以促使免疫細胞合成抗病毒蛋白,防止進一步感染,它就是干擾素。目前人類身上發現的干擾素有α、β、γ三種,其中治療乙肝的是α干擾素(由白細胞分泌)。但從人血中提取的干擾素不但量少還不純,到了20世紀70年代,瑞士的羅氏公司才利用基因技術生產出了現在的普通干擾素。美國食品與藥品管理局(FDA)在1992年批準普通干擾素用于治療乙型肝炎。作為一種活性蛋白,干擾素需要用針劑的形式冷藏(2~8攝氏度)保存,所以只能通過注射給藥。
干擾素的發展
普通干擾素的分子結構較大,導致藥物半衰期短,就是說進入患者血液后,它很快就會被代謝掉(12小時之內)。藥物必須在血液中達到一定濃度才能夠起到作用,而血液中普通干擾素的濃度急速上升又急速下降,所以需要每2天就注射一次,非常麻煩。到了21世紀初,聚乙二醇(PEG,一種大分子結構)被加入到干擾素中制成了長效干擾素。這能讓藥物的半衰期明顯延長,使血液中干擾素的濃度能夠較為穩定地維持在一定水平,這樣一周注射一次就可以了。在療效方面,2005年的《柳葉刀》雜志和《新英格蘭醫學雜志》都有研究報告顯示,長效干擾素略好于普通干擾素。2005年,FDA批準長效干擾素用于治療乙肝。
不過長效干擾素的價格也比較昂貴,我國目前使用的兩種長效干擾素都是進口的,每支約為1000元,一年下來,加上化驗檢查費用需要5萬元左右。普通干擾素價格較低,一支約50元,一個月打15針,一年只需1萬~2萬元。
從形式上看,現在的干擾素基本都是預充式的。藥物已經預先被注入注射器中,再加上是皮下注射,患者可以帶回家自己注射。還有的干擾素已經做成了胰島素注射器一樣的筆式,更方便使用。而在治療方案上,有的醫生采取個人化的給藥方式,例如根據患者的體重以及轉氨酶水平的變化來調節劑量,這樣能夠加強療效,但也只有不到40%的患者能夠達到停藥標準。
干擾素也挑對象
乙肝病毒并非全都一樣,分為A、B、C、D等8個不同的基因型。有的基因型的乙肝病毒對干擾素治療的反應很好,例如A型和D型,有的則不好,例如B型和C型。亞洲的乙肝患者大都屬于B型和C型,例如我國有90%的乙肝患者都屬于B型和C型。抱著試一試的心態,醫生會先給患者使用干擾素并且觀察 6個月。一般20%的患者能收到不錯的療效,醫生會再給這部分患者繼續使用干擾素6個月,一年后他們能夠達到大三陽轉小三陽和HBV-DNA轉陰,轉氨酶恢復正常水平。如果觀察6個月后,發現干擾素沒有作用,那醫生就會讓患者轉為服用核苷類藥物。
另外,有肝硬化風險的老年人最好不要用干擾素。因為干擾素會造成血小板下降,血小板有凝血功能,而上下消化道出血是肝硬化的并發癥之一,所以干擾素有可能會加重病人的出血情況。老年人還有可能有糖尿病、心血管疾病,這些“老年病”也會增加使用干擾素的風險。
1年的固定療程
干擾素治療1年后,大部分患者(80%)不會反彈,即病毒不會再次大量復制,但也有人想,能否延長治療時間讓乙肝表面抗原也轉陰,實現臨床上的治愈呢?在一些探索性的治療中,的確有醫生會延長給藥時間,但是目前并沒有大量的臨床數據顯示這么做有效。再加上,干擾素所產生的副作用比較大、所需費用也高,所以大多數醫生會在1年后停藥,并不會延長治療時間,以避免給患者帶來不必要的身體和經濟負擔。
副作用讓人生畏
我們都知道發燒、發炎其實是免疫系統工作的一種表現,既然干擾素是在促進我們的免疫系統工作,也就會導致一些類似于流感癥狀的副作用,例如發燒、渾身酸痛,這被稱作“流感樣癥狀”。一般在剛開始使用干擾素的時候,癥狀會較重,剛開始的1周,幾乎人人都會發燒,等到身體逐漸適應了(一般需要兩三周的時間),癥狀便會減輕。因此,醫院可能要求患者在用藥的頭一周住院或者能夠隨時來醫院,出現嚴重不良反應后,醫生可以及時處理,患者在心理上也可以得到安慰,不會因為恐懼而擅自停藥。接下來的三周,患者每周來醫院復診一次,一個月以后患者只需每個月來復診一次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