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靈珠寶總裁沈東軍
近日,諾基亞裁員成為媒體報道的重頭戲。有意思的是,其員工有意跳槽小米,卻坦言留戀老東家“錢多假多活少”,這番坦誠遭到一記狠狠的閉門羹。作為企業家,通靈珠寶總裁沈東軍也在關注此事。”每個企業都會有自己的動蕩期,必然會經歷陣痛。但我們也該痛定思痛,以此作為反思的契機。”
諾基亞:“被慣壞的貴族”
諾基亞經歷過巔峰時期,眼看著蘋果和安卓系統一統江湖,諾基亞遲遲沒有動靜,它的沒落也是情理之中。裁員消息傳出后,有媒體將其稱為“被慣壞的貴族”。也確實有內部員工在網絡發帖稱他們是在“混日子”、“打醬油”。
雖然對這家企業很是惋惜,但沈東軍的態度還是很堅定的。在他看來,創新不是一個企業的加分項,而是責任。就像唐僧團隊裁員,誰會中槍?雖然每個人各有缺點,但沙和尚的缺乏創造力是最致命的。諾基亞的固步自封是一個慘痛的教訓,其員工在外企舒適的環境下浸潤多年,以現有的知識結構和工作方式,在競爭及其激烈的手機行業,能否找到新雇主將是一個未知數。
通靈珠寶:時刻保持危機感
“今天每個行業都是焦慮的。”沈東軍時刻保持著危機感。十多年前,從創業之初,他就在思考珠寶的本質是什么?珠寶能否跳出愛情的屬性,有更深層次的情感意義?于是,他把通靈珠寶的slogan定義為“為下一代珍藏”。十多年后,他仍在思考著,受管理大師彼得德魯克的“組織五問”啟發,他提出通靈六問,“這些問題就像探索哲學本源的問題一樣,在工作中多問問自己,常常就能找到解決的答案。”
如果說,諾基亞的悲劇是因為對市場變動的反應遲鈍,那么沈東軍要算得上這方面的先行者。無論在管理、還是產品,沈東軍一貫秉承著創新的理念。從最初的價格戰到后來的品質牌,正是基于其對消費者心理的琢磨和把握。當珠寶行業還停留在對鉆石大小、凈度的關注時,沈東軍率先引進比利時優質切工鉆石,對消費者進行“切工”概念的教育,成功地打開了市場。通靈珠寶的新一代鉆石藍色火焰自09年在比利時研發成功后,在中國上市,由通靈珠寶獨家發售。2012年,通靈珠寶獲得藍色火焰切割專利,這標志著中國珠寶行業第一次完整擁有世界頂級鉆石切割專利。而沈東軍本人也被比利時政府授予優質切工中國推廣第一人。
沈東軍:主動逃離舒適區
沈東軍從來不是一個被動的人,他喜歡主動出擊,將一切掌控在手中。對于諾基亞在智能手機浪潮中的沉默,沈東軍表示很遺憾,機會已經擺在那里,不去把握實在是一種損失。更多時候,機會甚至都是自己創造的,躺在舒適區只能是溫水煮青蛙。
可以看到,沈東軍苦心經營了十多年的通靈珠寶,如今已成為一個知名的珠寶品牌。它是柏林電影節的官方合作伙伴,連續6年閃耀柏林紅毯,受到明星青睞;“穿越時空”、“歲月留痕”、“非你莫屬”等系列化產品用故事打動消費者;“愛的檔案”、“I MARRY”等APP的開發應用,讓消費者感受到珠寶消費背后的體貼關懷……
這些成就,都是創新的結果。沈東軍每年拿出數百萬基金,鼓勵員工創新。在公司剛剛召開的半年度大會上,創新成果頗豐,不少員工直接拿到了現金獎勵。沈東軍認為,創新獎勵好比智能手環,可以起到督促作用,時刻提醒你創新的意義,并通過數據清晰展示你在創新隊伍中與他人的差距。“不斷的創新,可以讓你從人手變成人才,從人才升級為高級人才。以前,創新是個加分項。但如今,創新是每一個人的責任,只有這樣企業才能避免悲劇重蹈覆轍。”沈東軍如此說道。(文/任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