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日前,國家質檢總局公布上半年,全國檢驗檢疫部門共查獲進口服裝不合格案例12305例,在396例質量安全不合格的進口服裝中4個為“快時尚品牌”,分別為FOREVER 21、ZARA、HM和MANGO,不合格數量達107例,占所有不合格的27.02%。
國家質檢總局:ZARA、H&M再登質量“黑名單”(資料圖)
日前,國家質檢總局公布上半年,全國檢驗檢疫部門共查獲進口服裝不合格案例12305例,金額4766.75萬美元。
在396例質量安全不合格的進口服裝中4個為“快時尚品牌”,分別為FOREVER 21、ZARA、HM和MANGO,不合格數量達107例,占所有不合格的27.02%。其中ZARA和HM兩個“快時尚品牌”已經多次被曝光,成為國內高曝光率的進口品牌。
質量是商品生存的根本,也是一個品牌信譽的象征。ZARA和HM兩個“快時尚品牌”為何多次被曝光,卻依然在國內活得“有滋有味”,對此,有業內人士分析認為,一方面是國內缺乏本土品牌的競爭,另外與中國消費者對這些品牌的縱容和熱捧有關。
pH值不合格是硬傷
在抽檢中,兩家品牌涉及多項不合格項目。其中包括色牢度、纖維含量、pH值、產品標識。這些不合格項目是如何產生的?會對消費者造成哪些影響?
吉林省紡織產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研究員金立平表示,色牢度不合格主要是產品在染色過程中,工藝不過關,導致服裝顏色容易褪色。導致纖維含量不合格的原因,金立平認為與企業出廠未檢驗有關。當然也不排除企業以次充好的現象。
而pH值是國家強制實行的安全執行標準,如果這一指標不合格就應該是服裝品牌的“硬傷”。金立平說,“pH值不合格是因為商品在制造過程中使用的水酸堿度偏離正常值,正規企業會根據水質不同進行重新綜合,但是成本相對較高,對于不正規企業來講為降低成本會減少這方面的程序。”一旦商品PH值不合格,容易對消費者皮膚造成過敏,嚴重者還可能致癌。
導致產品標識不合格不排除企業魚目混珠的現象。通過購買廉價服裝,貼上自己的吊牌冒充自己的品牌產品,用于獲取高額利潤。造成消費者多花冤枉錢。而且標識不合格也會導致消費者洗滌時出現問題。
市場:消費者不知道被曝光
近年來,ZARA和HM在長春市場的發展速度驚人,兩家品牌店以款式更新快的特點受到了消費者的追捧。其店鋪已經打入長春市多家中高檔商場,并且在長春市消費者心中已經樹立了一定的品牌形象。
昨日,記者走訪了長春市場ZARA和HM店鋪。在某商場的一家ZARA專賣店內,前來購物的消費者不少,從記者與多位消費者交談中,顯然他們對該品牌質量被曝光并不知情。即使有的消費者表示看到過這兩家品牌被曝光的事,但是因為這兩個品牌價格低,款式新穎,在沒有大的質量問題時,還會來購買。
不僅是多數消費者不知道這兩家品牌服裝被曝光的事情,專賣店的員工也均表示不知道產品被曝光的事。“沒有聽說,如果有問題可以聯系總部處理。”ZARA一位副店長如此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