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來期望飛翔的荷蘭人和浪漫的法國人會師里約熱內盧,這樣,本屆FIFA世界杯就完美地辦成了荷法世界杯。無奈法國憾負德國,荷蘭更是在運氣的毫厘之間將決賽權拱手相讓給了阿根廷。當荷法世界杯已成泡影,我們至少希望FIFA世界杯能夠是一場公平、公正的合法世界杯。遺憾的是,當前世界杯的賽制和規則還遠不完美,所以才會有滔滔不絕的爭議和令人扼腕的遺憾。那么我們不妨大膽暢想,有什么辦法可以讓世界杯更好看,讓球迷更開心。
先舉一個例子:同樣是荷蘭與阿根廷,與36年前世界杯決賽的酣暢淋漓相比,這次半決賽踢得拖泥帶水、縮手縮腳。甚至這不是兩支球隊一場比賽顯示出來的問題,而是整個足球世界的傳染病。足球本來就易守難攻,現在球員的體能、速度、技術、對抗能力等身體素質更遠非上一個時代甚至更早時代的足球運動員可比。所以,只要你愿意像希臘隊那樣龜縮著打破壞性足球,就有可能渾水摸魚。哥斯達黎加這種隊也太討厭了,打不出漂亮的進攻,卻擺得出胡攪蠻纏的鐵桶陣,再加上一個八爪魚式的門將,攪合得場面十分無聊。瑞士等球隊也是這個德性。世界杯該改革了,要不然就會走進去1:0的死胡同。也因此強隊與弱隊在比分上差距越來越小,優秀的進攻性球星施展的空間越來越小。你能怪教練嗎?在功利主義盛行的今天,他們勢必在多數情況下選擇這種保守性破壞型打法。想改變,光靠球迷的呼聲不夠,需要國際足聯通過比賽規則的修改來引導。既然癥結是球員水平提高導致賽場空間變小,那么只需要簡單修改為比賽雙方各上場十名球員,就可以創造更大的空間,催生更流暢的進攻和更多的進球,有利于梅西和羅本這樣賞心悅目的球星,何樂而不為呢?
再說季軍爭奪戰:荷蘭隊的表現證明了他們是無冕之王,而巴西隊當真是雪上加霜。在這樣一場非生死戰中,打起精神、踢出精彩十分難得。一方面,球迷和媒體歷來愛拿每屆世界杯的季軍爭奪戰吐槽,嫌這是全部64場比賽中惟一不是奔著爭冠目標去的比賽,因而不盡全力;另一方面,又從來不著手解決這場所謂的“雞肋”之戰。反倒是每屆僅此一場不為爭冠的比賽,因為擺脫了功利性,容易打出大比分和好看的對攻戰,成全了球迷賞心悅目的愿望。其實解決這種雞肋之戰的方法很簡單:既然世界杯為其他63場比賽掛了一個大力神杯當彩頭,給了所有參賽者一個明確的錦標去爭奪。那么如果不想取消季軍爭奪戰,你就為這場比賽單獨設立一個錦標,比如讓上一屆世界杯前三名全部免預選賽進入世界杯決賽階段。這樣即可避免強隊意外落選,也給這場比賽以動力。
還不得不說說荷蘭隊,本屆世界杯依舊不走運。打滿了全部七場比賽,常規時間內無一敗績,狂進十五球,僅僅因為一輪點球決戰運氣不佳而無緣大力神杯。這種“不公平”當然是上帝的選擇,更是賽制弊端的體現。自從世界杯決賽階段采用現在這種賽制以來,在淘汰賽階段已經屢次制造了更優秀的球隊因為點球決戰或裁判因素意外出局的遺憾,在小組賽階段也難以避免有悖費厄潑賴精神的默契球做局現象(即使第三輪比賽同時進行也架不住現代化的通信技術手段)。
最后說說判罰:本屆世界杯雖然也有蘇牙事件當場從輕不判、事后從重追罰停賽九場的爭議等等,但是整體的裁判判罰爭議似乎要少于往屆,尤其是較之2002年的韓國世界杯不知道要干凈多少。這其中,門線電子技術的應用和罰球噴劑的使用或多或少是一種值得稱道的進步,只是為了讓比賽更公平、讓假球黑哨更遠離綠茵場,國際足聯應該有所作為,出臺更大力度的一些規則改革。我認為至少有兩個問題亟待解決:一是比賽計時隨意性太強,導致領先的球隊使出渾身解數拖延比賽時間,而裁判傷停補時無論長短都讓領先或落后的球隊不滿意甚至里外不是人;二是紅牌與黃牌的懲罰功效相差太大,而除了個別明顯的惡劣行徑,有時判紅還是判黃甚至不判完全是裁判隨意性的,因而時常引起爭議。
閑話世界杯改革,猶如癡人說夢,自得其樂而已。諸君可鑒,以上遐想明顯有利于公平,也并不麻煩,只是不方便有些人操縱比賽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