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手機市場勢不兩立的兩家公司選擇了和解。5月16日,蘋果和Google在一個聯合聲明中表示,同意和解雙方之間關于智能手機的所有專利訴訟,雙方還同意在某些專利改革領域開展合作。
不過,這次和解不包括各自專利的交叉授權,而且蘋果針對三星等其他安卓硬件廠商的專利訴訟并沒有解除。
不過,這已經夠讓外界感到意外了。自Google宣布Android計劃以來,蘋果都試圖通過專利訴訟來擊垮這個“模仿品”。已故的蘋果創始人更是曾經憤怒地表示,為了消滅Android,他甚至愿意發動一場熱核戰爭。要知道,時任Google CEO的施密特還曾經是蘋果董事會的董事。
據稱,蘋果為了遏制Android的發展,每年的專利訴訟費用高達兩億美元,而且蘋果一共動用了300多個全職律師來負責訴訟事宜。那么現在,蘋果為什么會選擇和Google和解呢?
時機 最初,蘋果投入那么多資金和人力來發起專利訴訟,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遏制Android的成長,過去幾年也正是Android成長最為關鍵的時期。但現在Android已經在非iOS設備中占據了統治性的地位。Canalys的數據顯示,今年第一季度,智能手機的出貨量為2.794億部,其中Android手機占81%,iPhone占16%,而Windows Phone僅占3%。顯然對于蘋果來說,針對Google的專利訴訟已經失去了戰略意義。
免費 Android是一個免費的手機操作系統,Google并沒有直接依靠這個系統獲利,在專利訴訟中蘋果很難獲得支持。這也是為什么蘋果長期以來一直將訴訟的重點瞄準三星這樣的設備廠商,而不是Google。而Google在購買了摩托羅拉的大量有效專利之后,蘋果更是很難在與Google的直接訴訟中占到上風。面對這樣一個難以搞定的訴訟對手,蘋果選擇和解也是無奈之舉。
效果 蘋果每年為專利訴訟投入巨大的成本,但效果卻并不是很好。蘋果在智能手機上最重要的兩次專利訴訟勝利都是來自三星,2012年那次三星被判賠償9.3億美元,而今年4月被判賠償1.196億美元。相對于付出的精力,這種規模的賠償,無論對Google還是蘋果都是毫無價值的。所以,蘋果和Google在專利訴訟上停戰是一個現實的選擇。
當然,蘋果和Google仍然會是針鋒相對的競爭對手,而且蘋果也并不打算放棄對三星這樣的Android硬件廠商的專利訴訟。就在4月,蘋果聯合其他6家大型美國公司成立了“美國創新聯盟”,認為“目前美國媒體、國會及法院對專利體系抱有一種過分夸大的負面看法和敵意”,希望能遏制這個趨勢。
專利毫無疑問很重要,但至少在軟件領域已經出現了一些重大的問題。一個最簡單的現象就是,軟件專利門檻太低、數量太多,這很難影響到三星、Google和蘋果這種規模巨大的公司,因為它們有足夠的資金和人力去應付,初創公司受到的影響反而更大。這從長遠來說會抑制創新。這也許正是Google和蘋果愿意在專利改革領域開展合作的原因,畢竟它們也是專利流氓現象的受害者。
更重要的是,在專利訴訟最激烈的移動設備和軟件領域,單純的軟件專利已經不是競爭門檻了。看看最近幾年最受歡迎的一些公司,Instagram、Oculus、微信和Snapchat等,它們的成功并不是基于軟件專利,而是在具體的產品和體驗層面有重大的“創新”。柯達、北電、諾基亞和摩托羅拉都曾經擁有大規模的軟件專利,但是這些公司在新機會出現的時候沒有成為領先者,反而都陷入困境。
對于目前身處專利大戰之中的這幾個技術巨頭來說,這是一個很好的警示,擁有專利并不意味著擁有市場和用戶,即使打贏了所有的專利訴訟,也不能保證自己能夠贏得未來。比專利更重要的是另一端—公司的產品能否贏得消費者的心,這才是一家公司能否長久生存下去的關鍵之道,商業就是這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