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升日前受訪時表示:“希望陸客不要再來臺灣了。”并 “消遣”大陸民眾“上廁所不關門”。陳升是那種為了貪圖嘴皮子的一時之快不計后果的人,而他耍嘴皮子的方式亦是最為常見的那種,即故意去冒犯別人。我印象很深的一次是他在《康熙來了》中拒絕接受劉若英的新唱片,說什么“像唱片這么用心血做出來的東西既不可隨便送人,也不能隨便接受”,本以為他鬧著玩,未料當真,結果把劉若英都弄哭了。加上坊間對這對師徒的曖昧傳言,那一場節目真是戲份十足。
我覺得吧,嘩眾取寵是一個以表演為生的人必備的基本素質之一。而既然有人演戲會演成戲瘋子,那也自然會有人嘩眾嘩得得不償失乃至遭到人身威脅。像陳升和杜汶澤這種舍生取義式的嘩眾取寵,業已超越了他們作為公共人物的職業道德,而變成某種可作以臨床研究之用的病例。要給這種病起個名字的話,繼露陰癖和戀獸癖之后,可稱之為“嘩眾癖”。
為什么這么說?從他們的藝術作品來看,他們肯定算聰明人,至少沒有傻到設想不出他們說了那樣的話會招來怎樣的惡果。他們或許真的具備為了傳達那些話里的某些精神態度而不惜吞其惡果的覺悟勇氣,但某種像海洛因般揮之不去的嘩眾癮,某種表演式(這跟他們的職業自然相關)的挑釁公眾的欲望,這些位于理性之外,而應被歸于病理學范疇的精神活動,絕對不容小覷。
臺灣人和香港人喜歡拿內地人上廁所的放浪不羈來說事,其根本不過是顯擺其文明的進步。在文明的土把人類快埋到鼻孔時還裝這個X,實在有些令人作嘔。記得赫爾佐格紀錄片《在世界盡頭相遇》里有句旁白大致是:聚居是人類文明的開端,而建造下水系統則是聚居的標志物。下水系統便是人類史上最早的垃圾處理體系。齊澤克則說,一切開始于抽水馬桶的發明。大便哧溜一聲就不見了,但它真的不見了嗎?它跟魔術師帽子里的兔子一樣化到空氣里了,還是跟火箭一樣飛到外太空了?人類文明的光鮮及虛偽程度跟他們制造垃圾的能力成正比。后者必將吞噬前者??倳心敲匆惶?,無論你上廁所時把門關得多嚴實,這門也會被那些曾哧溜一聲消失不見的大便敲響,大便說:“陳升叔叔,我們回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