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的Windows 8生態圈內,最受業界關注的自然是微軟不久前剛推出的Surface Pro 3了。這款采用了12英寸高分辨率屏幕、性能堪比PC的Windows 8.1設備,再次向我們證明了微軟在硬件領域同樣擁有不俗的制造實力,也為類似的筆記本平板二合為一的混合設備樹立了一個新的標桿。除此之外?唔……抱歉,我很難再想到其他還能給PC市場帶來的積極因素了。
眾所周知,微軟公司于2012年6月發布了Surface系列平板電腦,并推出了Surface這一全新硬件品牌,最主要的原因是微軟認為他的OEM合作伙伴無法與蘋果競爭,開發出可與iPad媲美的產品。微軟認為,要得到好的硬件設備,只有自己去做。而且那時候還有一個優勢,微軟能在Windows 8開發期間同步開發硬件產品,這樣也能將Windows 8的體驗設計目標100%的傳遞給用戶。
微軟的Surface一直被宣傳成可以替代筆記本電腦的平板電腦,或者稱之為平板筆記本二合為一的設備,至少微軟是這么認為的,這也就是為什么微軟會在最近帶來Surface Pro的第三代產品的原因。Surface Pro 3能否像微軟CEO納德拉在發布會上所說的,成為真正可以取代PC的平板電腦?的確,比起之前的Windows 8平板,它的確是更適合的筆記本替代品。不過,令人費解的是,屏幕尺寸更大的新款Surface Pro價位像筆記本,重量像筆記本,用起來像筆記本,實際上根本就是一個搭載觸控屏幕的“微軟牌”筆記本電腦,為什么卻號稱要“取代筆記本”呢?
也許,“取代筆記本”只是微軟營銷上的一個噱頭而已。微軟真的創造了一個新的產品,能夠終結筆記本和平板,或者說將兩者完美的結合在一起了么?未必是這樣,如果將其看做一臺筆記本,Surface Pro 3工作起來還不錯,尤其是跟Type Cover在一起的時候,不過舒適度還是趕不上你的傳統筆記本,而且它的鍵盤是分開賣的,還需要額外付費;而作為一個平板,它還是顯得太沉了,且體積有些大,如果單手握持的話,你甚至很難堅持超過十分鐘。
在我看來,微軟Surface Pro3其實就是一款披著平板外衣的PC,微軟只是在Surface Pro 3的名字后邊加上了平板電腦幾個字,或者說它本質上就是一臺超極本,用戶買它也就是為了獲得一臺超便攜的筆記本而已。平板電腦能取代筆記本嗎?也許是吧,不過目前市場中還沒有類似與如宣傳般那么完美的平板設備。作為此類設備的佼佼者,微軟Surface Pro 3給人感覺更像是1+1=1.5,而并非一款二合一設備。退一步來說,如果Surface Pro 3真如微軟所愿能取得成功,這對于筆記本廠商來說無疑是個天大的壞消息。而微軟大力宣揚這一說法,甚至消費者也可能開始認為Surface Pro 3是一款筆記本,而非僅僅是一款帶有鍵盤的平板電腦。
有意思的是,第一代Surface面市的時候,瞄準的競爭對手是蘋果iPad,現如今再將第三代的Surface Pro 3單純的看作是微軟反擊iPad的產物那就大錯特錯了,它的競爭對象現在變成了蘋果MacBook Air以及超極本這類選手。Surface便是想在這樣的狹縫中,想找到平板電腦與筆記本電腦的共生之道。不過即使配上鍵盤,大多數混合型平板筆記本在Windows世界的銷售依然是不溫不火。究其原因,與iPad和類似的平板電腦相比,大多數混合本要更笨重一些。對大部分人來說,一個有觸摸屏的筆記本電腦仍是更好的選擇。
蘋果創始人喬布斯在發布首款iPad時曾指出,平板電腦主要適用于內容消費,在辦公領域用途不大。簡而言之,購買一臺筆記本,還是一臺平板電腦?這個問題其實可以簡化為你是工作,還是享受?這就是區別所在。平板電腦市場是蘋果引爆的,但是平板電腦究竟應該是什么形態,或者應該會發展成什么形態,到目前還沒有定論,微軟希望借Surface撬開企業級的市場,目前看來并未如愿。最近幾年,我一直使用帶有鍵盤的iPad,并使用過多臺類似Surface Pro3混合型平板筆記本,但我發現它們不能取代筆記本。配置12英寸顯示屏的混合本適合完成部分辦公任務,但不適合從事創造性工作的PC用戶。尤其是Surface Pro,它的性能堪比超極本,但使用上卻有缺陷:把它當筆記本電腦用不太順手,用來當平板電腦又太笨重了。
市場上的銷量也很好說明微軟Surface遇到的尷尬境地,在微軟剛剛公布的2014財年第一季度的財報中,微軟表示Surface平板電腦的銷量是2013財年最后一個季度的兩倍。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在財報中微軟有意回避了 Surface具體的銷量數字,業界普遍認為,Surface自2012年上市以來的銷量僅為150萬臺左右,并沒有達到微軟的預期,且微軟在今年初也曾大幅度降低售價來清理Surface的庫存。
從最近的Surface發布會看,微軟的目標已經發生了改變。增大尺寸的Surface Pro 3更加強調生產力,也就是說它要進入從事創造內容的范疇,傳言中的Surface Mini則不見了蹤影。Surface明確定位于生產力設備,也就是說人們不應再把它與iPad對比,而是當做蘋果Macbook Air一樣的筆記本了。問題是,當Surface唯一的目標就是生產力,不再與iPad直面競爭,與眾多PC廠商的競爭就意味著進入白刃戰了。
實際上,自2012年微軟公司宣布已自主研發Surface平板消息以來,多家與其合作的OEM廠商都表示了對微軟此舉的不滿和擔憂。全球最大PC廠商之一宏碁公司CEO王振堂更是直言不諱,微軟應該退出平板市場,“如果微軟執意進軍硬件領域,那我們這些PC廠商應該如何應對?是繼續依靠微軟操作系統,還是應該另尋出路?”
大多數人相信,要想在未來的科技市場生存下去并制勝,就必須實現對硬件、軟件及服務的控制,蘋果就是最好的例子。實際上,我并不反對微軟涉足硬件業務,如果發現了別的廠商沒意識到的硬件設備市場空間,微軟可以去做,可一旦把自己置身與合作伙伴直面競爭的角色里,那就不是明智之舉了。而且現如今微軟是一味的模仿蘋果,并與之展開全方位的競爭,只會忘了自己當初發展壯大的立身之本,最終迷失自己。
很多人喜歡拿來證明微軟同樣有理由涉足硬件領域,如果我們把目光放到主機市場,無疑是成功的,但是,贏得主機市場只是一個小目標,與最初的目標相差甚遠。相信沒有人會否認微軟未來在硬件市場上獲得巨大成功的可能性。但現在的問題是微軟將如何在硬件市場上取得成功,而這種成功也不僅僅是追上競爭對手,更需要鞏固自身的優勢并推出定位明確的優秀產品。
此外,越來越多PC制造商開始選擇谷歌的Android和Chrome OS系統,Windows的處境可謂四面楚歌。進軍硬件市場的行為也讓微軟與多家OEM廠商之間的關系逐漸惡化。聯想、惠普、戴爾這些全球個人計算機制造商,從骨子里并不想與得到補貼的Surface展開競爭,在疏遠那些讓微軟軟件成為史上盈利最豐厚行業之一的合作伙伴之前,微軟需要三思而行。
而且現在Windows 8已發布多時,微軟的OEM廠商也已推出一系列優秀的Windows 8平板電腦和混合平板筆記本。如果合作伙伴也能推出類似的產品,微軟為什么還要與他們競爭呢?做工精良的 Surface設備在過去沒有取得較好銷量,目前也無法在高端PC市場取代蘋果,考慮到目前超極本在鍵盤手感、屏幕角度和散熱性方面都要勝于Surface Pro 3,Surface從市場競爭的角度看已經失去了存在價值,這其實也給微軟釋放出一個強烈的市場信號,是時候放棄Surface這條產品線了。
微軟開發Surface的最初理由已經不復存在,而且繼續與合作伙伴競爭將對微軟與他們們的關系產生負面影響。盡管SurfacePro3的設計很優秀,我相信聯想、惠普、戴爾等廠商同樣也能設計出更好的產品。對于類別越來越細化的PC生態系統而言,像Surface這樣混合型的產品并不一定是最好的解決方案。總而言之,既然手握Windows,那么微軟為什么不推出多款定位明確的PC產品讓 Windows在其最為擅長的領域大顯身手呢?其實Surface就產品定位而言,并不應該成為微軟的重點發展對象。在PC領域目前來說,微軟需要的是繼續改進一直為用戶所詬病的Windows 8/8.1,建立一個更加完善的生態圈,同時將生產硬件的任務交給合作伙伴。微軟公司里的好產品不少,但這些好產品卻讓人覺得不像是同一家公司出的。微軟如今的當務之急,是解決產品的不一致,同時在不同產品之間創造一個更加統一、更加簡單的體驗,這才是微軟構建同未來消費者關系的關鍵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