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他們可以向以色列飛機發射導彈,明天,他們可能向美國、英國,每個國家的飛機發射導彈。”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12年前的話,一語成讖。
馬航MH17于烏俄邊境墜毀后,不少網友、軍迷開始在社交媒體上討論起“為民航客機配備反導系統”的可能性。
問題是,民航客機反導系統,果真靠譜嗎?空中驚魂催生“飛行衛士”
直到2002年11月28日,各國才真正開始重視民航客機反導系統。
當天,以色列航空第582次航班搭載著260名乘客和10名機組成員從肯尼亞蒙巴薩機場起飛時,遭到了便攜式防空導彈襲擊。萬幸的是,2枚導彈在距離客機不遠的空中爆炸,沒能擊中目標。
這讓以色列及全世界意識到,起降時相對緩慢的大型客機,是恐怖攻擊的最好靶子,必須采取相應的保護措施。
時任以色列總理沙龍當即表示,將研究防御便攜式防空導彈項目,提高到最高優先級。
政府支持下,多家以色列公司有能力研發導彈對抗系統。但可供選擇的太多,也是個令人頭疼的問題。一開始,以色列政府要求其國內所有的客運飛機在2004 年6 月以前全部完成反便攜式防空系統的改裝,但由于以色列軍火企業的相互競爭和政府資金問題,該項目被推遲了多年。
目前,以色列航空公司所有國際航班上都裝有導彈對抗裝置,大多為埃爾比特公司的“飛行衛士”機載反導系統。
“飛行衛士”主要由紅外告警系統、控制系統和紅外誘餌彈三部分組成。紅外告警系統可自動感應逼近客機的導彈,其后控制系統在合適的距離向導彈來襲方向投放紅外誘餌彈,紅外誘餌彈負責“引誘”導彈偏離客機,保護客機的安全。
某種程度上講,這套系統相當于以色列空軍現役大型飛機導彈對抗系統的簡易版——這也是以色列航空在社交媒體上被傳得神乎其神的原因。成本太高、難堪大任的“紙老虎”
美國政府的行動比以色列要晚一些,2004年起才開始同商業公司合作,對民航客機反導系統進行研發,并曾要求在極端勢力活動頻繁地區出入的民用飛機,特別是波音773 及以上噸位的客運飛機,全部裝備反便攜式防空系統。
但至今,美國航空公司的客機反導系統,依然停留在“要求安裝”階段。
美國人不缺技術,其運輸機、空中加油機和預警機都裝備了各種應對便攜式防空導彈的干擾設備和紅外誘餌彈發射系統。而美國總統的專機“空軍一號”上,也裝有最先進的客機反導系統。“空軍一號”上的防空設備操控人員可利用各種電子儀器和顯示屏監控周邊空域情況,一旦發現有導彈來襲,他們會立刻啟動電子干擾設備,發射誘餌彈誘使導彈改變方向;或者使用激光束提前引爆導彈。
而且,美國諾斯羅普·格魯曼公司也早已研發出“守護者”機載反導系統,與埃爾比特公司最新研發的“天盾”相比毫不遜色。但是,高昂的售價,連財大氣粗的美國人也承受不來。
根據測算,“守護者”成批量制造1000套, 才可降至每套100萬美元,與以色列的“飛行衛士”報價持平。如果按照美國的客機數量計算,至少要100億美元才能全部裝備。然而,現在美國的年度航空安全預算總共才47億美元。
另外,客機反導系統的壽命、維護問題同樣帶來了新的麻煩。按照美國國土安全部的要求,客機反導系統的壽命是3000小時以上,但是相對民航客機6-8萬小時的壽命顯然還有較大差距。
民航客機的維護不同于軍機,時間就是效益,日常維護時間不可能太長,以現在軍品的300小時大修周期顯然會影響航班的安排,而且機腹吊艙的形式,使得設備維護不便,其內部的激光器、導彈告警器等設備屬于軍用高科技產品,與現有客機的維護方式差別較大,使得民航即使買得起,也“養不起”。
更關鍵的是,即便耗費巨資裝備了“飛行衛士”、“守護者”這類機載反導系統,仍然只能擋住“毒刺”、“針”等射程為幾千米的便攜式防空導彈。如果遇到馬航MH17疑似遭遇的“山毛櫸”一類雷達制導中程防空導彈,連F-16這樣飛行速度快的先進戰機都無法干擾擺脫,更別說普通民航客機—— 一旦被鎖定,都難逃被擊落的厄運。
而像俄羅斯S-300、美國“愛國者”這樣的遠程防空系統,作戰范圍遠達數百公里,恐怕只有隱形戰機能躲過它們擲出的“長矛”。即使是大名鼎鼎的美國總統專機“空軍一號”,也難以招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