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第一次聽說荷蘭朋友迪亞娜的職業時,著實吃了一驚——迪亞娜稱自己是“性護理員”,專門為殘疾人提供性服務。
她從事這一行業已有幾年,當時因為失業,又急需養活自己的孩子,迪亞娜了解到有一種中介機構專門為殘疾人介紹“性工作者”。入行時,她本是沖著豐厚的收入,但慢慢的,她在工作中發現,殘障人士也真的需要“性關懷”。
迪亞娜服務的對象為身體殘缺者,也包括智障人士。對這些人來說,肢體的不靈便是性生活最大的障礙,因為說到底,那是一種身體的語言。
而更折磨這些殘疾人的,是精神的苦悶。由于身心殘疾,很多人缺少長期的伴侶,但與此同時,這些人也需要交流、傾訴和溫暖。他們喜歡同迪亞娜聊天,和她一起去看場電影,在情人節一起喝杯咖啡,甚至喜歡告訴她“我愛你”。
迪亞娜的“客戶”之一,一個患有先天性痙攣癥的男人就評價迪亞娜是一個快樂、溫暖、親切的女子,他很喜歡跟她去動物園、博物館約會,因為這是一份他所向往的溫情。然而,這個男子也清楚,自己不可以愛上迪亞娜——這是雙方溝通交流的底線,迪亞娜服務完就會離開。因此,在服務之后,還有專門的中介機構和心理醫師來輔助殘疾人和迪亞娜這樣的性工作者之間的溝通和交流。
迪亞娜在談論自己工作時友善、親切、從容的態度, 多少讓我感到震撼。她告訴我,曾經有人問她是否為自己感到自豪,而她回答說,“談不上自豪,但是我還是挺佩服我自己的。” 加沙還有“齋月鼓手”
在齋月里,每當午夜一過,阿布·沙維什就得出門工作了。他穿起紅黑色禮服,拿起手鼓,敲出節奏,誦出抑揚頓挫的曲調,在迷離的燈光下開始在加沙的大街小巷中穿行。
沙維什是個齋月鼓手,阿拉伯語名字叫“米薩哈拉提”。現年23歲的他從爺爺和父親那里繼承“這口飯”已經4年。他的工作是在凌晨2點,用鼓聲提醒人們該醒醒準備封齋飯了。封齋飯是穆斯林齋月時在凌晨吃的一頓餐,之后他們將一天都不進水和食物,直至日落。
在加沙,乃至整個巴勒斯坦和阿拉伯世界,齋月鼓手是一種傳統職業。其歷史可以追溯到奧斯曼帝國時期,當時沒有鬧鐘,也沒有清真寺的高音喇叭叫醒人們。因此,齋月鼓手應運而生。雖然現在這個職業在許多國家已經絕跡,但幾乎加沙的每個街區都還活躍著他們的身影。
只要鼓聲響起,許多人家就會亮起燈。沙維什吟誦的曲調合仄押韻,朗朗上口,曲目卻數百年沒有變化:“起來贊頌真主吧!”“很快你會感到饑餓的!”“熟睡的人們趕快起床吧,別讓齋月白白流失!”每到一個街區,人們都會熱情地歡迎他,因為齋月固守就像齋月的一部分,沒有他們,齋月會缺少點味道。
在平時,沙維什是名維修工,每年只有一個月的時間從事齋月鼓手的工作。在齋月結束后,他會到服務的這些街區向人們收取小費,人們很樂意給他。這些收入雖然不多,但對他來說很重要。在失業率居高不下的加沙,有一份工作實在不易。
沙維什一般會和同伴一起出門,因為他經常會遇到野狗,有時還會遭遇以色列在凌晨發動的轟炸。雖然有這些危險,但沙維什仍然熱愛這份工作,“這是我們家的傳統,我從父親那里繼承來,我還會傳承下去。叫醒人們同樣也是在做善事。看到別人家里的燈一盞盞亮起來,看到孩子們興高采烈地圍著我,是我最享受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