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7月29日,在46個限購城市中有包括杭州在內的27個城市,針對限購政策進行了微調——有限購取消、局部取消、執(zhí)行層面取消,城市限購“松綁”率接近60%。
任何政策變化都有其兩面性。一方面是沿著變化所要達到的目的奔去,比如:松綁限購的目的就是為了增加市場需求,遏制低迷的樓市;另一方面是沿著達成結果相反的方向走去。
而后一種情況,極有可能發(fā)生在目前的松綁限購政策上。
三年前出臺限購政策的目的是為了從需求方施壓,降低房價。今天取消限購,同樣是想從需求方做文章,托市提高房價。但是,三年前出臺限購政策后效果并不好。甚至出現(xiàn)了反向效果,即越限購房價越漲。
從去年下半年開始的這一波房價走低、樓市低迷行情,完全是市場機制發(fā)揮作用,宏觀經濟環(huán)境變化帶來的。從市場機制來說,畸高房價已經使得居民收入難以承受,導致購房者徹底失望與無能為力。居民收入水平已經不能承受高房價之重,整個國民收入已經不能承受房地產泡沫式膨脹了。市場逼迫樓市轉向,促使房價掉頭向下。
宏觀經濟政策等各方面環(huán)境的大轉變是高房價走向末日,樓市走向衰退的最根本原因。過去十年政府主導的投資、信貸投放、掠奪式開發(fā)的宏微觀環(huán)境都已經不復存在。再拿以前的思維進行投資,很難再有出路。所有經濟人都要迅速轉換思維觀念,跟上中國整個宏微觀經濟大環(huán)境的轉變,把精力放在做實業(yè)搞實體上,從中獲取穩(wěn)固、持續(xù)性的經營利潤回報。過去那種熱衷于投資投機、一夜暴富的機會將很難尋覓到了。
從這個意義說,中國房地產調整僅僅是個開始,房地產低迷甚至房價下行將會持續(xù)相當長的時間。因為房價瘋狂上漲的根基已經徹底坍塌。
如今的房地產行業(yè)已經弱不禁風。按照中醫(yī)理論,對這樣的病人應該慢慢調理,用藥上應該是輕量劑的。最忌諱下猛藥和大補。“補不勝補”就是這個道理,即:對極度虛弱的病人用大補藥是一大忌諱,搞不好就會立刻斃命。對弱不禁風的樓市如果使用放開限購的強補藥,極有可能要了其“性命”。
就像出臺限購政策的市場心理一樣,放開限購可能使市場心理認為,樓市的衰退程度相當嚴重,未來房價肯定還有繼續(xù)下降甚至暴跌的可能——否則,政府緣何匆匆放開限購呢?這將使得多方需求更加謹慎,將會更加無限期推遲購買。而對于普通購買群體而言,在預期房價低迷的時候放開限購,允許他們購買,顯然是以犧牲他們的財富來維持高房價。
這無異于給購房者下了一個圈套。
盲目放開限購給市場釋放的是房價將會暴跌,房地產低迷程度相當嚴重,甚至房地產可能崩盤的恐慌信號。目前市場機制正在恰到好處地引導樓市向著理性方向發(fā)展,在這個敏感時期,最忌諱政府有形之手的胡亂干預。即使非要調整限購政策不可,也不能用全面放開的猛藥,而應該采取逐步放松的柔性政策。比如:將以戶籍為主的限購政策,修訂為以套數限購為主,即非戶籍家庭只能購買一套房,非戶籍的常駐家庭和戶籍家庭可以購買兩套房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