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usicMachine2(MM2)以宇宙飛船的造型設計、搖滾與科幻的音樂旋律,以及創新的共鳴構造,造就了音樂盒前所未見的全新樣貌。但在MM2充滿未來感的外觀下,蘊藏的卻是一只精心打造的高級音樂盒所具備的一切傳統元素;這些特色絲毫不讓人意外,因為打造這只音樂盒的,正是擁有近150年制作經驗與專業技術的音樂盒制造商──REUGE。
MM2不僅看起來非比尋常,它所演奏的樂曲也是如此:來自《Star Wars》(星際大戰)、《The Empire Strikes Back》(星際大戰五部曲:帝國大反擊)與《Star Trek》(星際爭霸戰)的主旋律,被記錄在一道“音軌”上;齊柏林飛船的〈Stairway to Heaven〉、滾石合唱團的〈Angie〉與沖擊合唱團的〈Should I Stay or Should I go?〉,則錄制在另一道音軌。當你得知MM2是由MB&F構思、設計,而所有的曲子是由他們的“搖滾”創辦人暨科幻片粉絲Maximilian Büsser所挑選時,那么這樣的結果便絲毫不足為奇了。
MusicMachine2演奏的動力來自宇宙飛船尾翼上的兩組獨立機芯,機芯各自擁有一只上鏈柄(偽裝成火箭推進器)、發條盒、水平突針滾筒(貌似筒狀引擎艙),以及負責彈奏每一個音符的手工調校音梳。每一枚滾筒能演奏三首曲子,滾筒轉動的速度則由環形風扇氣制調節器(造型類似雷達)所調節。
如果MusicMachine2看起來不像是這個星球的產物,那么它的聲音將更讓你驚艷。打造音樂盒最大的挑戰之一,在于如何將聲音擴大;傳統的音樂盒中,機芯會接觸胡桃木外箱以便擴大音量,但MusicMachine2一點都不傳統!它的發音箱體(作為船身主體的鋁制碟形外殼)表面上與尾端的機芯完全分離,兩者間的唯一連結就是傾斜的尾翼懸桿,如此一來聲波該如何在這兩點之間傳遞?來自JMC Lutherie的Jeanmichel Capt所想出的絕妙點子,就是答案。
以制作弦樂器為業的Capt曾研發出一套非常科學的制琴技法,能夠制作出一具徹底激發350年老云杉天籟特質的設備。能發出天籟等級美聲的云杉是萬中選一,而被選取的云杉需在樹液流動最緩的十一月砍下,并花五到十年的時間將木材干燥。Capt為MusicMachine2發明了一種將Nomex?(一種蜂巢結構的Kevlar合成纖維)夾在兩片云杉共振膜之間的特制共振板,而這片環狀的三明治結構便“漂浮”在主船艙共振箱內的靜音橡膠塊上。
一支固定在主夾板、并連結宇宙飛船尾翼懸桿的堅硬碳纖維棒會穿過Nomex?蜂巢結構的中央,讓兩組機芯所發出的悅耳聲波能透過尾翼懸桿、碳纖維棒與Nomex?蜂巢結構,傳導至350年老云杉的薄膜表面。Capt為確保音梳的完全獨立,甚至還精心計算過機芯的主夾板,好讓聲波的損失降到最低、并將音量提至最高。最終的成果,便是干凈、宏亮、純粹、同時擁有豐富音質的美妙天籟。
跟隨在2013年發表的第一代流線型MusicMachine航天飛機之后,MM2成為MusicMachine三部曲中的續作;REUGE總裁Kurt Kupper表示:“星際大戰、星際爭霸戰、異型……,這些科幻經典總有極為成功的續作,而MusicMachine也不例外。MusicMachine2將是一部名符其實的強檔鉅片,看過它、聽過它之后,它將在你的心中佇留許久、許久……”
音樂盒誕生于19世紀初,瑞士是當時高階音樂盒的制造中心。1865年,Charles Reuge以開拓者之姿在圣科瓦(Sainte-Croix)創立了他的第一間音樂懷表工作室──150年后,REUGE成為全球唯一僅存的高階音樂盒制造商。由MB&F設計、REUGE制造的第一座宇宙飛船造型MusicMachine,在2013年的basel展上首次亮相。基于極為成功的合作基礎,REUGE與MB&F這次找來了JMC LUTHERIE打造夢幻團隊,共同合力制作MusicMachine2。
機械音樂盒發出的音樂,是利用滾筒上的突針在轉動時撥動鋼梳上經調校的梳齒所產生。音樂盒的機芯與鐘表的機芯有許多相似之處:動力由圈卷的發條盒送出至齒輪組,而動力釋放的速度也經過細微謹慎的調整;高階音樂盒的零件甚至如同高階腕表的機芯般經過細膩的打磨修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