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國家衛生計生委新聞發言人姚宏文表示,大醫院“一號難求”,社區醫院門可羅雀,這個現象仍客觀存在。這一現象受多種因素影響,比如現在醫療資源的分布不均,醫保支付制度以及患者心理因素的影響。那么如何緩解這一現象,平衡醫療資源,讓老百姓樂于走進社區醫院看病呢?
“如今,對于北京朝陽區的社區居民來講,不必再去三甲醫院排隊掛號,在家門口的社區醫院就能看上名醫。”朝陽區衛生局中醫科科長馮傳有表示,這一切正是得益于2012年朝陽區衛生局、區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區財政局聯合實施的政府折子工程《朝陽區中醫藥專家下基層暨學術經驗繼承工程》。
“朝陽區把中醫藥專家下基層和拜師結合起來,這在北京市尚屬首次。該工程不僅為中醫名家提供更廣闊的舞臺,還讓大醫院減壓力,百姓得實惠,徒弟長本事,基層提能力。”馮傳有說。
大醫院減壓力,百姓得實惠
“真是沒想到,在大醫院也要排隊掛號的專家,每周能到社區醫院出診,咱在家門口就能找專家看病了,太方便了,而且一個號只要7.5元。”一位患者如是說。而如今,在朝陽區社區醫院這樣的贊嘆并不稀奇。
望京醫院中醫專家王澤民教授對口的是豆各莊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他對社區的接診環境十分滿意,除了大量的前期宣傳,中心將現有的草藥品種明細與他進行了溝通,并向他征求增補草藥品種的建議,“流程十分順暢”。更令社區居民感動的是,王澤民教授主動提出將每周三上午接診時間從8點提前了半個小時,“這樣能多看幾個病人。”
北京中醫藥大學第三附屬醫院的專家王國華,不僅為居民看病,還利用自己的休息時間為東風地區的居民辦起了健康講座,例如婦女更年期的特色保健知識,孕產期講座,針對女性的生理特點,進行飲食、藥膳保健方面的指導。
據了解,《朝陽區中醫藥專家下基層暨學術經驗繼承工程》于2012年8月16日啟動,擬用5年時間分批次培養100余名區級中醫骨干,預計投入專項經費2000多萬元。截至2014年5月底,已經啟動的兩批工程共有67位中醫專家每周固定半天在基層醫療機構帶徒87名,中醫專家共下基層3982人次,為42579名患者進行診療,為患者節約專家診費395多萬元,得到了百姓的歡迎。2014年9月5日,朝陽區啟動第三批師承工程后,共有97位專家在基層帶徒119名,基本覆蓋了全區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
徒弟長本事,基層提能力
俗話說中醫認人,西醫認門。有一技之長的中醫專家因療效好、威望高,深受病人信賴,病人隨診的很多。但大多數中青年醫生達不到這樣的水平,病人并不多。剛畢業的大學生處境更是雪上加霜,冷板凳至少坐上一至兩年。而這也是中醫困惑之一。
“中醫主要有兩種教育方式,一種是傳統的師承教育,一種是現代的院校教育,兩種方式各有利弊。此次名醫下基層帶徒希望搭建一個平臺,把兩種教育方式結合起來,為基層培養一支過硬的中醫隊伍。”馮傳有表示,“面對中醫發展的種種困惑和困難,我們會想方設法和中醫專家溝通情況,與相關單位領導研究解決辦法”,最終探索出了一條朝陽模式的中醫傳承之路。
我國中醫傳承由來已久,2011年北京市第四批中醫藥學術經驗傳承“雙百”工程開啟了中醫藥專家帶基層徒弟的先河。而朝陽模式與國家級和北京市市級中醫傳承模式最大的區別在于:中醫藥專家每周固定半天在其徒弟所在基層醫療機構出診帶教,建立基層中醫傳承工作室,滿足百姓在家門口看上中醫專家的需求,逐步提高徒弟在患者中認可度,有針對性幫扶指導基層中醫工作;徒弟每周再到中醫專家所在單位累計跟師1天,學習更多典型病癥,保障傳承質量;朝陽區衛生局每月為學術經驗繼承人集中開設一次學員大課堂,理論教學內容除了中醫專家臨床經驗、經方講座外,還涉及到《易經》、國畫、書法、篆刻、茶道、禮儀知識講座、科研設計和科研論文撰寫等,實踐教學內容為中藥鮮藥基地參觀學習,與其他區縣及外省區民族醫藥交流學習等,全面培養學術經驗繼承人綜合素養。
第二批中醫師承專家北京中醫藥大學東方醫院兒科主任吳力群教授在東風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出診帶徒同時,根據基層醫院發展需求,幫助朝陽區東風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開始了小兒捏脊門診,深受患兒家長歡迎。在吳力群教授和首批師承專家北京中醫藥大學第三附屬醫院裴曉華教授支持下,朝陽區分別在東風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和東壩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建立了區級小兒捏脊培訓基地和乳腺疾病中醫治療技術培訓基地,中醫專家下基層對基層中醫藥服務能力提升效果已經逐步顯現。
此外,朝陽區還充分挖掘區內名老中醫資源,建立“石國璧名老中醫傳承工作室”,2014年9月5日朝陽區衛生局、區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和區財政局聯合印發“北京市朝陽區中醫藥薪火傳承工程名老中醫(藥)傳承工作室建設方案”,每年可建設2個名老中醫工作室,每個工作室三年建設期內給予50萬元專項經費,多渠道開展中醫傳承工作。
的確,半天的中醫專家下社區出診工作僅僅是開始。專家們帶來的不僅是高明的醫術,高尚的醫德,還有更重要的--傳承。目前,石國璧名老中醫傳承工作室帶徒2名,在朝陽區崔各莊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發揮了重要的中醫診療作用。
業內專家表示,朝陽區的中醫傳承模式,為平衡醫療資源,緩解老百姓“看病難、看病貴”問題,探索出了一條新的路徑。(文/李慧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