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次的奢侈品漲價潮絕對比“大姨媽”還準時,端的就是傲嬌不屑的高姿態。GDP還在不分青紅皂白地瘋漲呢,奢侈品牌們也就覺得自己得適時地發發嗲、撒撒嬌,讓金主們不能隨便忽視他們。
前兩天住在羅馬的小伙伴在微信群里廣而告之一個月內將回國,然后異常興奮地收集大家的購物清單,雄心勃勃地做起了海外代購,在詢價的時候卻小頹了一下。老實說,在皮具細節上精益求精的意大利人其實很少大張旗鼓地嚷嚷著要漲價,他們覺得那是只愛賣時裝的法國人的營銷噱頭,但也架不住市場潮流的來勢洶洶。就在5月中旬,Salvatore Ferragamo在意大利各門店的vara女鞋全系列提價……
其實,春夏交接之際是奢侈品一年一度的漲價季節,每年都會有的漲價又被稱為習慣性漲價。雖然近兩年來奢侈品增長的速度有所放緩,卻絲毫沒有影響其習慣性漲價。從2014年4月中旬開始,香奈兒(Chanel)把Classic Flap系列中號、大號漲價450歐元;2.55系列每個型號漲價450歐元;Le Boy系列中號漲價300歐元。相關數據顯示,2010年、2011年Chanel調價幅度分別是20%~40%和20%~30%,2012年調價幅度為10%~15%,粗略估計5年間Chanel的平均漲價幅度超過15%。有人對此感慨說:1955年,當Chanel發布第一款2.55包時,售價為220美元,如今想買這款經典包至少需要4830美元,不到60年的時間,Chanel 2.55售價上漲了20多倍。如果你只是望著數據就在一旁驚心肉跳地感嘆,那就正中了Chanel的下懷,一位長年服務于美國紐約門店的員工透露,“我們就是不想讓更多人買得起啊,不然怎么叫奢侈品?”
作為奢侈品,價格無疑是其比較重要的表現形式之一,所以奢侈品需要不斷調價以維持品牌定位和形象。來自美國勞動部門發布的數據顯示,過去十幾年,奢侈品的價格漲幅高達60%。其中,愛馬仕(Hermès)經典凱莉包(Kelly Bag)10多年來已經從4800美元上調到7600美元;而Louis Vuitton的Speedy包也有32%漲幅;另外,珠寶品牌卡地亞(Cartier)大部分產品自4月21日起實行價格調整,雖然并未告知價格調整范圍,但不同產品漲價幅度不同已成定局,預計此次提價在6%~10%。而菲拉格慕(Salvatore Ferragamo)包括服飾、皮具等部分產品已于4月18日提價,漲幅從幾十歐元至幾百歐元不等。連Jimmy Choo的高跟鞋都從495美元上漲到650美元。
高價位自然不是人人負擔得起,但是高售價可營造稀有特性,吸引真正有財力的消費者,創造購買欲望,稀有價值是奢侈品最大的賣點,但其實滿足炫耀財富的欲望才是真正主因。有意思的是,這些高端精品,跟其他設計師品牌不同,絕對不會拿跳樓大拍賣當行銷策略,想拿好的折數優惠,門兒都沒有;Alexander Wang等可以清倉1折,連帶把sample出清,但Hermès不會跟你這樣玩,因為只要降價,就失去質感與品牌的優越地位了,只要降價,那么絕大多數人會等著大促銷時購買,誰愿意花大把銀子,在3個月后聽到買回家的商品只剩3折或更低價值?
拋開時尚中毒論不說,單純從投資回報率看,經典奢侈品才是穩賺不賠的好不好?對于奢侈品經典款而言,只要世界還和平,GDP還存在著,那么你無論如何觀望,它依然勢不可擋地噌噌噌地往上漲。所以,你決定要買的時候,其實就是最好的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