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說人的味覺偏好在童年時形成,并會貫穿一生。曾看過一本書,很多米其林大廚在臨終前最想吃的一頓飯多是童年時候的美味。
童年時我們的味蕾是新鮮的、敏感的,但又沒經過考驗的。還記得第一次喝可口可樂時差點沒吐出來,只是因為心疼錢而忍住,但完全覺得那就是藥。后來卻喝可樂上癮,一天一瓶。
第一次喝啤酒也覺得是馬尿,難以入口,誰能料到若干年后關于夏天的記憶就是冰冷的啤酒和火熱的烤串呢?
從天真無邪的孩子成為世故圓滑的成年人,我們的味覺也隨之變化,不由自主地從小清新墮落到重口味。相對應的,很多具有足夠豐富底蘊和變化的食物,也覆蓋了從小清新到重口味的廣大跨度,以其豐富的變化而讓人沉迷。
比如奶酪,最容易接受的是清淡柔和的白奶酪,比如布里奶酪Brie、卡芒貝爾Camenbert、比薩上大量使用的馬蘇里拉Mozzarella,然后是切達奶酪、山羊奶酪,最后是比臭豆腐更具殺傷力的藍紋奶酪。
法國的Roquefort、英國的Stilton、意大利的Gorgonzola,并稱世界三大藍紋奶酪。這三款奶酪有如三大男高音一般,從滋味到氣味都流露著強勁刺激的濃烈風格,在奶酪界獨領風騷。
很多人可能只能停留在初級階段的小清新,而無法領會藍紋奶酪重口味的奧妙。而如果這個順序反過來的話,則可能會造成心理陰影。
妹尾河童的書中有寫過,調皮的怪老頭酷愛奶酪并毫不出奇地墮落為重口味,還把女兒也帶上了藍紋奶酪的不歸路,甚至連還在襁褓中的兒子也不放過,直接喂藍紋奶酪。結果兒子從小到大對所有奶酪深惡痛絕,而怪老頭一直沒敢向兒子坦白這調皮的不像父親的作為。
又比如魚子醬。魚子醬的風味最簡單的來分就是Young和Old的區別。Young的口感就是柔和雅致,有奶油和堅果的香氣,是相對最容易為人接受的清新口感。而Old的口感是厚重濃烈,帶有明顯的海洋氣息,為老派紳士所喜愛。也許對于吃魚子醬有年頭的行家來說,Old的口感更接近于以前缺少足夠保鮮手段而加重鹽分的風味,所以又被稱為Classic style,或者Russia style。
又比如單一麥芽威士忌,初入門者往往喜愛Lowland和Speyside的清香、綿密和甜美,但真正的達人則更沉醉于Islay的泥煤味,那種猶如醫院消毒水的味道,以及原桶高達60度的酒精度數帶來的爆炸性的口感。
從小清新到重口味的發展,是生理上的變化——由于味蕾在鈍化,不得不需要越來越強的味道刺激,也是心理上的。一方面是虛榮心的需要,小清新的風格接受度高,容易和入門初級聯系到一起,對于資深人士來說不能彰顯自己的獨特;另一方面也是一種求新求變欲望的驅動。小清新往往失之于簡單,而不斷地挑戰,追求變化、豐富和底蘊,那么重口味就是不可避免的。
當然,像被安東尼·波登稱為最惡心最恐怖的菜肴——冰島的腐爛鯊魚肉,以及因其上蓋滿了活的小蟲而擁有獨一無二口感的意大利撒丁島的活蟲乳酪,就屬于重口味的另一種范疇,可能只屬于吃貨中的王者,站在食物鏈頂端的男人——《荒野求生》的貝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