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現年32歲的娜塔莉·昆圖(Natalie Kontou)來說,希臘經濟危機無異于塞翁失馬。
昆圖在2011年經濟危機最嚴重的時候失業,當時的她在一家雜志社工作。第二年她去澳大利亞找了一段時間工作,結果一無所獲。現在的她則開辦了一家自己的創業公司,為不斷涌入希臘的外國游客提供量身定做的旅游觀光套餐。
她說:“我一直都想做旅游業,但從來沒想過自己還能開一家公司,而且還是和朋友一起開。”她所說的朋友是她的3位公司合伙人。這家名叫Athens Insiders的公司成立于去年春季,創業啟動資金只有5000歐元(約6900美元)。在向個人、雙人和團體游客賣出20份量身定制的觀光套餐后,公司資金鏈就已經開始斷裂,目前正在尋求資金進行擴張。
為數不少的希臘人現在也在追逐這種創業夢。因經濟危機而受挫的私營企業并沒有太多機會,該領域的失業率為28%,創歷史新高—而24歲以下年輕人的失業率則高達60%—許多希臘人已經不再指望讓政府幫這個國家步入正軌了。
希臘政府和國際三方領導人在3月達成共識,要開展一系列經濟改革計劃,解鎖價值約為100億歐元的援助基金。但這些資金最多能做的不過是還清債務,而不是進行該國熱切需要的對增長的投資。
難怪一些希臘人開始自謀生路了。
這場經濟危機已經進入第6個年頭,上千家企業都迫于重壓縮緊褲腰帶,還有上千家公司再次開張,來應對眼前的困難。政府數據顯示,去年有4.1萬多家公司在希臘成立。它們大部分都是食品或服裝零售商,以及其他一些小型企業,很少有人考慮進行創業革新。
為創業公司提供幫助的非營利性機構Endeavor Greece計算出有144家這樣的創業公司—該數字是2010年的9倍之多。
最近幾個月來,企業孵化器和共享式工作空間在雅典和其他希臘城市開始涌現,為創新公司提供便利。同時還出現了許多以創業和創新為話題的會議和論壇。
約有12家企業孵化器在相互競爭,來孕育最好的商業創意,為公司減少運營成本,并提供指導。一家名叫Enter Grow Go的企業孵化器就將Athens Insiders納入其幫扶范圍,同時還為其他20家創業公司提供幫助。
另外一個名叫Orange Grove的項目由荷蘭駐雅典使館發起,該企業孵化項目所支持的公司數目超過了36家,其中包括Clio Muse。Clio Muse由3位20多歲的希臘年輕人創辦,該公司于今年2月創造了一款手機應用,為去博物館或展覽館參觀的游客提供有關特定展品的背景文章。
在雅典,一家最新的私營企業孵化器Romantso與已經停刊的女性雜志同名,雜志曾經的總部就是公司現在的所在地。在這里,設計師、攝影師和網絡藝術家每月只需花費300歐元就能在頗具流行美感的環境中與伙伴們交流想法,擴展自己的創業公司。Romantso的收入除了來自房間租金,還來自在此地開設的酒吧,此外它們還接受贊助,有時還提供付費式講座。
現年37歲的圖片設計師瓦西利斯·赫拉勒姆比迪斯(Vassilis Haralambidis)去年秋天在破舊城區的一條小街上創建了Romantso,他說他的目標是要“結束苦難”。
赫拉勒姆比迪斯說:“人們都已經麻木了,這個國家在向錯誤的方向前行,所以我們才決定要做點什么。”
政府目前也對這種創業活動表示了支持,并減少了過去那些讓創業者感到沮喪的繁復規定。今年年底生效的新法案將允許企業可以在一天之內正式成立。
同時,歐盟也出資贊助了一個項目,來為中小型企業提供支持,該項目價值10億歐元,1.6萬名希臘人將受益。歐盟贊助的另一個價值1.3億歐元的貸款和風險投資項目如今也已經完成分配。許多業內分析人士都認為,風險投資和貸款是一種比歐盟撥款更好的做 法。
希臘創業者協會(Hellenic Start-up Association)創始人帕諾斯·扎馬尼斯(Panos Zamanis)說:“送錢并不是一種解決辦法。過去那些價值數百萬歐元的歐盟配給都被揮霍在度假屋和其他奢侈品上了。”
一些奮進的創業者稱,他們更愿意投資人提供種子資金或幫助引薦一些風險投資公司,而不愿意搶著去拿歐盟的錢。
分析人士認為,如果希臘想從經濟危機中復蘇,就必須轉變那種大部分人為國家工作的孤立的經濟模式。一些創業公司已開始獲得成功,其中有些獲得了希臘風險投資基金的幫助,還有一些開始拓展海外業務。
Taxibeat是一款讓游客在顧客評價基礎上選擇附近出租車的手機應用—自2011年成立后已經被引入法國、墨西哥、巴西和秘魯。在確保了350萬歐元的投資后,該公司去年又從Hummingbird Ventures獲得了300萬歐元投資。
昆圖說:“我知道這是一場博弈,但我們會堅持下去。”其公司目前正計劃提供5個語種的旅游服務,并且還在拓展資金渠道。“如果連我們希臘年輕人都不去試著創造些新東西,誰還會去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