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的本質是駕駛,圍繞駕駛展開的是操控、發動機、變速箱、底盤等方面,科技配置則是在駕駛基礎上提供更多功能的選項。
隨著車型配置越來越豐富,如今的消費者卻在購車中不斷迷失自己,一味地追求配置的豐富程度,卻忽略汽車原本的性能表現,因小失大。這種現象在某些自主品牌上較為嚴重。
好數據未必就有好表現
自主品牌試圖通過配置彌補機械性能上的不足,因此造成了消費者過于關注汽車加速時間等噱頭指標,而忽視車輛實際表現。在戰術上,缺乏技術實力的自主品牌認為用配置的豐富程度作為武器挑戰合資品牌是“以己之長攻彼之短”的上上策,但這種飲鴆止渴的行為最終卻由消費者買單。
在國內十分不成熟的汽車消費市場,消費者購車還非常盲目,缺乏對車的基本認識。在這種情況下過分宣傳配置豐富程度,會形成另一種價格戰的死循環,最終劣幣驅逐良幣。一些機械性能先天不足、配置卻十分豐富的車型,最終會把投巨資苦心鉆研底盤、發動機、變速箱的自主車企無情碾殺。如此一來,自主品牌若想生存必將開始在配置上尋找噓頭,放棄機械性能的研發。
某些自主品牌在配置上大做文章,最終導致我們擁有十分豐富的配置、十分強勁的動力卻沒有配套的變速箱和底盤。這種現象在國內有愈演愈烈的趨勢。
東風雪鐵龍與比亞迪曾經對C4L和秦舉辦過相似的加速比賽。雪鐵龍C4L搭載了一款標致雪鐵龍與寶馬共同合作的1.6T渦輪增壓發動機,這款發動機具有較低的渦輪正壓轉速,渦輪可以在1000rpm時提供正壓。比亞迪秦則是一款插電混合動力車型,搭載了一款1.5T渦輪增壓發動機和一款110kW的電動機,在起步階段發動機和電動機可以共同發力推動車輛,因此比亞迪秦可以在6秒左右完成百公里每小時加速。
單從數據上來看,比亞迪秦具有絕對優勢,不僅擁有超高配置同時加速性能一流,秦的工信部油耗為1.6L,這樣的數據表現可以秒殺很多合資車型。不過,仔細觀察雪鐵龍C4L和比亞迪秦實際表現可能就不會這么認為了。
比亞迪秦是以速銳為基礎開發,底盤采用了與豐田卡羅拉相似的后懸掛,這是一副優秀的家用懸掛。也正是這套家用懸掛無法承載秦那么強的動力輸出,最終導致了秦在加速時“昂首挺胸”。
反觀雪鐵龍C4L起步動力雖然沒有秦那么強,但底盤絲毫沒有表現出不適。這其實說明了自主品牌很多時候可以做出很強的動力卻做不出配套的懸掛,以致于成為了僅僅數據好看的花瓶。比亞迪秦在實際體驗中各項表現距離高爾夫這種國民車的標準還很遠。
性價比這個經常被自主品牌拿來宣傳的詞匯如今已經變成了配價比的代名詞。汽車是一個高度工業化的商品,性能不只是單純加速而是綜合體驗,配置豐富的程度必須圍繞性能這個最基礎的根本展開。否則,買珠還櫝的現象會越發嚴重,越來越多的消費者會被配置迷惑,忽略汽車最基礎的功能。
過高配置帶來沉重的維修負擔
高配置以及新技術并不是消費者應該著重考慮的地方,消費者購車最應當考慮的是車輛的操控性和可靠性。簡單說來就是操控敏捷、乘坐舒適、故障率低、維修保養便宜等。然而市面上很多主打高配置的自主車型往往都不具備這些特點。
通常情況下,車型越高級價格越高昂配置也越豐富,那么家用車為何不能擁有豐富的配置?
首先家用車定位比較低端,低端車配置豐富往往意味著在機械性能以及內飾做工等方面縮水。其次豐富的配置會帶來很大的風險,配置如果在意外事故中損壞將會對家庭財產造成嚴重損失。以目前的后視鏡影像和倒車影像為例,這些配置在日常使用中的確十分方便,但如果遭受事故,維修成本可能高達幾千塊。這種風險不是普通家用車消費者可以承擔的。
電子配置以及先進技術雖然看起來迷人,但實際用起來可能會造成很大的煩惱。尤其是目前國內搭載渦輪增壓和雙離合的自主車型,這筆費用將會異常高昂。目前推出雙離合的大牌車企有大眾、福特、菲亞特、本田。事實證明即便是國際品牌車企,雙離合變速器仍然表現不穩定,大眾、福特、菲亞特、本田都先后爆出大規模故障。
一些宣傳上的噱頭或許會成為日后掏空你錢包的負擔,比如目前國內車企先后上馬的渦輪增壓發動機。不能否認一些自主品牌在動力調校和變速箱匹配上做得十分出色,但大部分車企技術實力并不雄厚,最終導致維修保養價格居高不下。
下表為比亞迪速銳1.5TID自動豪華型首保和二保的價格。
由表可知,比亞迪速銳二保已經到達了735元的價格,這不是一輛10萬家轎應該有的價格,而相同車型的非渦輪增壓車型保養費用是它的一半。
配置是一把雙刃劍,它可以帶來更加便利的生活卻也會帶來更大的支出,消費者需要量力而行,切不可一味追求高配置。高配置之所以出現在豪華車上,是因為豪車用戶對這些配置維修費用并不敏感。在汽車消費市場還不成熟的今天,消費者需要擦亮雙眼挑選真正適合自己符合自己需求的車型,無論配置如何都不要拋棄汽車原本的性能屬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