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4和錘子T1這兩款由各自廠商高調發布的旗艦機,一個號稱是“全球頂配性能之王”,一個號稱是“我們眼中全球第二好用的智能手機”。評判一部手機好用與否,既取決于消費者的主觀感受,也需要通過對手機本身的測評來一探究竟。
在攝像頭與屏幕的測試中,兩款手機各有千秋。小米4的屏幕對比度較好,而錘子T1的攝像頭色彩還原度更高。(詳見本刊11月11日報道)
除了測試手機的抗摔、屏幕與攝像頭性能之外,今年9月,《消費者報道》委托第三方檢測機構對小米4和錘子T1的3G信號接收能力、散熱性和電池容量進行了測試。
檢測結果表明,這兩款手機的電池容量均符合標準要求,小米4的3G信號接收能力優于錘子T1,不過其在同樣的使用條件下比后者更燙手。
小米3G信號優于錘子T1
手機能不能收到信號,直接影響消費者的使用感受。衡量手機接收信號能力的高低,主要看兩個指標:總全向輻射靈敏度和總全向輻射功率。
廣東電信研究院的一位終端檢測工程師曾向本刊介紹,在網絡覆蓋良好的情況下,手機信號強弱主要看總全向輻射靈敏度,該值越低,信號越好。此次《消費者報道》送檢的小米4和錘子T1均為支持WCDMA網絡的3G手機,由于WCDMA網絡覆蓋良好,因此主要考慮手機的總全向輻射靈敏度這一指標。
根據通信業標準YD/T 1978-2009《2GHz WCDMA移動臺空間射頻輻射功率和接收機性能測量方法》,這兩款手機的總全向輻射功率都符合要求,總全向輻射靈敏度的測試結果如下圖所示。可以看出,在兩者都符合標準要求的情況下,小米4的3G信號接收能力要比錘子T1的強,前者要比后者“信號好”。
小米4更“燙手”
小米4自上市之日起,其發熱嚴重的問題遭到不少消費者的“吐槽”——“果然是為發燒而生”。至于錘子T1,創始人羅永浩在今年8月27日的視頻辯論中也花了大量的時間討論散熱問題,錘子 T1手機屏幕模組后面的海綿阻止了主板等的熱量向屏幕傳導,從而使得屏幕的溫度不至于太高。
根據GB 4943.1-2011《信息技術設備 安全 第1部分:通用要求》,本刊委托第三方機構對錘子T1和小米4的表面溫升進行了測試。可以看出,在同樣的使用過程中(Wi-Fi、GPS、藍牙等全部打開,播放高清視頻),錘子T1正面比背面的溫度低,小米4的整體溫度比錘子T1高,而且在同一部位小米4比錘子T1最多高出8℃。
手機的處理器芯片很大程度上影響了手機的發熱,不過這兩款手機的CPU和GPU都相同,并且CPU和GPU的主頻也相同,那么為什么它們的機身溫度會相差明顯呢?IT產業分析師李堅向本刊記者分析道:“電池本身、機身設計和PCB布板都有影響,還有導熱材料的使用以及軟件的優化等(也會有影響)。”
至于錘子T1背面中間的溫度明顯高于其他部位,錘子科技相關負責人對本刊表示“這一部位是手機芯片比較集中的地方”。
事實上,一款手機的性能優異與否,既與硬件有關,很大程度上也由軟件(系統)決定。小米4搭載的系統是MIUI V5,UI設計風格是扁平化,系統功能持續完善,做的是加法;錘子T1搭載的系統是Smartisan OS,UI設計風格是擬物化,系統功能盡量簡化,做的是減法。要問這兩款手機誰的系統更好?答案只能是“誰用誰知道”。
而考慮消費者實際的使用情況,綜合本刊對兩款手機信號、散熱、攝像頭、屏幕和抗摔性五個指標的實驗室測試結果,小米4在這些指標上整體表現略優于錘子T1。
【特別提示:《消費者報道》歡迎媒體轉載,但檢測結果未經授權不得用于商業宣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