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紀90年代,一款有別于韓國市場,只針對中國消費者研發的巧克力派悄然的走上了中國市場的貨架。此后的20年,它的美味不僅征服了眾多消費者的味蕾,而它獨有的“朋友”情懷也成為了一種文化與時尚。
美味的派,源于情懷
在互聯網時代,產品擁有“情懷”是最常見的事情。但在更早的時間里,好麗友就已經將獨有的“情懷”融入到產品之中。1994年,在中國的市場中出現了一種叫做“好麗友·派”的休閑食品,其松脆的口感以及誘人的美味,成為了市場中的“佳話”,讓身處在休閑食品相對匱乏年代的中國消費者眼前一亮。
如果說好麗友·派只是因為品質與味道吸引住消費者,那么它也只能算是一款美味的休閑食品,最終將會淹沒在競爭激烈的休閑食品市場中。可恰恰相反,好麗友·派在20年里不僅沒有被大眾所遺忘,反而成為了同類食品中的佼佼者,被不同年齡的消費者所青睞。究其原因正是它所蘊含的那種“朋友”情懷。好麗友的一位負責人告訴記者:“一直以來,消費者都是我們最好的朋友,能夠將最好的產品奉獻給最好的朋友是好麗友的心愿,而派就是這個禮物。”正如好麗友一直堅持的廣告宣傳語“好麗友,好朋友”一個將消費者視為朋友的企業,產品能夠贏得大眾信任便不足為奇了。
不同的派,源于堅守
中國有一句話“初心不改方得始終”這句話用在好麗友身上在恰當不過。在中國市場的20年,好麗友的“派家族”不斷的創新與壯大,從最初的好麗友·派逐漸發展出好麗友蛋黃派、好麗友Q蒂、好麗友熊貓派派福等不同口味與不同配方的新產品,即便如此好麗友卻始終如一的堅持將派當成“送給朋友的禮物”,除了在生產技術與制作工藝上不斷精益求精之外,還更加注重產品上的情感投入,2008年首先將“仁”的概念融入好麗友·派之中,寓意著“有仁,有朋友”讓這款大眾喜歡的產品更加鮮明化、更加立體化,與消費者的距離更加貼近,徹底貫徹了“朋友”的概念。
所謂功夫不負有心人,一份尼爾森的最新零售研究結果表明,好麗友·派以市場第一的成績遙遙領先于派類品牌。如果說,“朋友”情懷是好麗友·派的立市本源所在,那么堅守這份情懷則它對“朋友”最好的承諾,也是不曾改變的目標。
經典的派,源于責任
如之前所講“好麗友,好朋友”是好麗友貫徹始終的理念,而將消費者當作朋友,為朋友盡己所能則是好麗友一直履行的社會責任。從汶川地震捐款捐物到關愛貧困地區兒童身心健康的“好麗友兒童關愛周”,好麗友一直以自己的方式為“朋友們”送上關懷,為那些需要幫助的人打開希望的大門。
什么是經典?其實就是那些能夠讓人由衷感到美好而牢記的東西,如提起可口可樂,人們就會聯想到“快樂與開心”,這便是可口可樂創造的經典。同樣,當人們提及好麗友·派聯想到的不僅僅是美味,還有它所代表的“友情”,正如當下最流行的那句“世間唯有美食與愛不可辜負”,兩者俱全的好麗友·派自然能夠成為一種經典。假如說,派這種食品天生就是一種誘人的美味,那么好麗友所詮釋出的“朋友”情懷便是定格這種美味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