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歌莉婭這一知名時尚品牌的所有人廣州市格風服飾有限公司收到了廣東省高級人民法院的終審判決書,判決杭州婭品貿易有限公司立即停止對歌莉婭的商標侵權并賠償經濟損失200萬元人民幣。這場圍繞歌莉婭品牌在互聯網上侵權與反侵權的法律戰爭落下帷幕,知識產權權利人取得了勝訴。
案件歷時三年,涉案金額大,影響范圍廣,期間還歷《商標法》的修改。這個案件是國內知名品牌在互聯網+時代向電商平臺中的知識產權入侵者全面開火的第一槍。
歌莉婭品牌于1995年建立,二十年以來,作為廣東省著名商標,歌莉婭在全國各大中城市的繁華商業中心,開設了超過600家專賣店。2008年開始試水電商,開設了官方網店,并在天貓商場、京東商城等電子商務交易平臺開設了品牌旗艦店,為中國消費者提供便利快捷的購物體驗。2013年,歌莉婭獲得國際品牌顧問權威Interbrand與21世紀經濟報道聯合頒發的“中國品牌建設案例獎”,成為中國第一個獲此殊榮的女裝品牌。今年,歌莉婭品牌還拿到CNGA AWARD 2015 中國服裝大獎“最佳青春女裝品牌獎”。
然而歌莉婭在互聯網上的品牌領地卻遭到了知識產權侵權者的入侵。杭州婭品貿易有限公司在淘寶、京東商城上開設多個使用“歌莉婭”為商號的網店,在網店內使用歌莉婭品牌的注冊商標圖樣,甚至仿冒歌莉婭“環球發現,活出美麗”的廣告詞,銷售有“歌莉婭”標識的女鞋,誤導消費者混淆商品的不同來源。面對商標侵權者、品牌破壞者的挑戰,歌莉婭選擇了應戰。
廣州市格風服飾有限公司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聘請IT技術、法律、品牌運營多個專業團隊,制定嚴密的行動方案,調取侵權證據,收集材料,論證侵權事實,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要求侵權者停止侵權,賠償損失。經過多輪的爭奪,格風公司一審、二審均取得了勝訴,人民法院判令侵權的婭品公司立即停止侵權并銷毀侵權產品,賠償經濟損失人民幣200萬元。
就這一案件記者采訪了廣東省律師協會知識產權專業委員會委員、廣州市律師協會網絡信息與高新技術專業委員會秘書長黃璇律師。黃律師認為:互聯網平臺上的商標侵權與傳統的線下商標侵權有很大的不同,我國當前立法對于網絡商標侵權的規定也有待進一步的完善,侵權手段隱蔽且有很大的抗辯空間,侵權證據一般是電子證據,收集手段單一、投入大,很多知名品牌面對網絡侵權時往往知難而退。歌莉婭在全網、全平臺向品牌侵權者宣戰難能可貴,對知名品牌企業在互聯網+的商業模式變革過程中有很好的啟示和示范作用。
黃璇律師列舉了互聯網品牌維權的幾個難點:
一是侵權主體鎖定難,權利人通過司法程序必須提供侵權主體的信息,在互聯網環境下侵權商家信息往往是不準確或不完整的;
二舉證難,權利人不但要收集侵權證據,而且更要收集侵權損失或侵權獲利證據。如在歌莉婭案中,權利人需要多次收集并公證固定證據證明侵權行為的持續性,還需要組織大量證明其品牌知名程度的材料,訴訟成本十分昂貴;
三是侵權賠償金額不高,權利人一般很難舉證損失或對方的獲利,法院只有通過300萬封頂的綜合評價方法認定賠償數額,相比于權利人的實際損失以及巨大的訴訟成本而言賠償金額往往過低。
在互聯網+的時代,品牌的線上價值日益凸顯,但是由于互聯網的開放性、平等性以及跨地域性,對傳統的知識產權法律提出了挑戰,對品牌所有人和權利人也提出了新的課題。
如何在互聯網+時代實現品牌在互聯網上的保值和增值,黃璇律師建言品牌企業:
一、建立完善的數據監控管理機制,通過先進的技術手段獲取與品牌有關的網上數據,及時發現、鎖定與品牌有關的污染源(包括負面新聞、侵權信息等);
二是積極與平臺運營商展開合作,充分利用我國互聯網法律中有關平臺運營商紅旗原則的規定,破除平臺運營商的避風港免責規則,從平臺獲取證據信息,提高訴訟效率;
三是提高品牌商標的法律地位,積極申請中國馳名商標,以獲得在爭議程序中的優勢地位;
四是制訂全面的法律戰爭作戰計劃,有步驟地、有選擇地打擊侵權者,防止品牌在爭訟中被損值。
中國知名商標在電商平臺上的維權戰爭任重而道遠,需要政府、行業和企業的大力支持與投入,相信在互聯網+的今天,能伴隨《新商標法》的全面展開而將企業在電商平臺上的商標權保護納入正軌。
補充閱讀:
*:“避風港”條款:“避風港”條款是指在發生侵權案件時,當ISP(網絡服務提供商)只提供空間服務,并不制作網頁內容,如果ISP被告知侵權,則有刪除的義務,否則就被視為侵權。如果侵權內容既不在ISP的服務器上存儲,又沒有被告知哪些內容應該刪除,則ISP不承擔侵權責任。
*“紅旗”原則:“紅旗”原則是“避風港”原則的例外適用,紅旗原則是指如果侵犯信息網絡傳播權的事實是顯而易見的,就像是紅旗一樣飄揚,網絡服務商就不能裝做看不見,或以不知道侵權的理由來推脫責任,如果在這樣的情況下,不移除鏈接的話,就算權利人沒有發出過通知,我們也應該認定這個設鏈者知道第三方是侵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