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去年開始全面施工的北京新機場,今年將完成170億元的投資,并預計將于2019 年下半年完工。建成后,它將成為世界上最大的機場,預計到2040年,旅客吞吐量將高達1億人次。與此同時,隨著新機場建設的推進,機場對周圍地區輻射能 力不斷擴大,以新機場為核心的又一個龐大的新機場臨空經濟區正在成型。
3月18日,由新京報主辦,新空港孔雀城協辦,民用機場雜志支持的“筑夢中國 領銜未來——世界空港價值論壇”在北京隆重舉行。
活動現場,與會的專家、學者及行業代表等紛紛暢所欲言就宏觀經濟走勢、空港經濟發展規劃及部署、首都經濟核心區域政策等熱點話題展開討論,一同探討新機場臨空經濟區未來的發展走勢。
在 諸多業內專家看來,臨空經濟無疑已經成為經濟新常態下的全新經濟增長極。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發展戰略和區域經濟研究部部長侯永志在談到宏觀經濟形勢和新常 態下經濟轉型升級問題時表示:“在新常態下,中國需要培養新的增長極。這增長極有很多類型,其中一種是依托航空樞紐,發展臨空經濟是要高起點的。”在他看 來,歷史上的航空樞紐都會成為新的增長極,隨著航空技術的不斷進步,將會強化航空交通樞紐聚集經濟活動的優勢。因此,全新的航空樞紐就將成為新的增長極發 育和成長的依托,在此基礎上將發展一系列以高質量經濟活動為基礎的臨空經濟。
北京大學教授、中國區域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楊開忠在論壇上就表示,“十三五”期間,推行都市圈、打造一批新的中心城市或城市群成為新型城鎮化建設推進的重要支撐。新機場臨空經濟區是疏解首都功能的一個分支,是建設北京都市圈的僅次于通州行政副中心的新增長極。
在清華同衡規劃設計研究院城市發展策劃研究所副所長彭劍波看來,首都新機場是一種新戰略的需要,既是北京打造世界城市的新支點,也是京津冀協同發展的重要抓手,將帶動區域一體化發展,實現區域在交通、產業等各個方面的更高度的整合。
如 何更好地打造新機場臨空經濟區,探求更為廣闊的發展路徑,成為了業內共同關注的問題。眾專家一致認為,新機場臨空經濟區的規劃一定要打破“一畝三分地”的 習慣思維,要把它放到京津冀協同發展,特別是北京大都市圈的規劃中去統籌考慮,充分認識北京周邊地區的比較優勢,以及河北和天津等周邊地區的空間、產業優 勢。同時,加強各地間交通的綜合集成和快速便捷的接駁,這樣將會形成大量客流。只有抓住這些流量經濟,才能變成經濟發展的增量,進而轉變為地區發展的新機 遇。
北京新機場的建設不僅為區域經濟和產業升級帶來更多可能性,而圍繞著航空所帶來的一系列變化,包括產業升級、生活方式變化,以及對區域經濟的推動,都會極大地促進和改變區域人群目前的生活狀態。
本 次活動的主辦方——新京報,作為一個影響北京輻射全國且有著豐厚影響力的媒體,一直關注著關注新的產業和新的經濟模式和當前中國經濟的發展走向。近年來, 更是舉辦了文創產業峰會、新型城鎮化論壇、京津冀系列發展論壇等多場活動,為政府官員、企業家、業內專家進行探討和交流提供了平臺,均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 應。此次世界空港價值論壇的成功舉辦,對空港經濟發展的規劃及其實踐進行了詳細解讀,探求了北京新機場、新國門的經濟政策和發展路徑,以及與京津冀協同發 展的關聯,為新機場的科學規劃與發展奠定了穩固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