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實現標準化是我國中藥產業發展中面臨的一個關鍵命題。近幾年,包括同仁堂等在內的多家知名中藥企業在這方面進行了積極的探索,其中,上海中醫大藥業股份有限公司因為是目前全國唯一一家按GMP管理模式生產膏方的藥企而受到業界高度關注。
日前,值第75屆全國藥品交易會在上海舉辦期間,上海藥監局會同新疆藥監局有關專家、領導前往上海中醫大藥業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上海中醫大藥業)調研座談。在參訪中,新疆藥監局對上海中醫大藥業標準化生產膏方,以及采用的互聯網營銷方式產生了濃厚興趣,并就中藥、維藥的研發、生產進行了深入的交流探討。
公開資料顯示,上海中醫大藥業前身是原上海中醫藥大學制藥廠,2000年3月改制并以中成藥生產為主營業務。2012年,公司引入外部投資者,進一步完善了公司治理結構和管理團隊,并找到了新的產業發展方向,以養生大健康服務體系為出發點,以膏方為突破口,公司駛入發展快車道。
尤為值得一提的是,2014年,上海中醫大藥業獲得新版GMP認證,成為全國唯一一家按GMP管理模式生產膏方的藥品生產企業。
據上海中醫大藥業總經理楊文剛介紹,之所以選擇膏方作為突破口,一方面是因為上海、長三角地區對膏方的需求量較大,每年以15%的速度增長;另一方面,以往的膏方主要以作坊提取為主,普遍存在提取不科學、效期短、藥效差、攜帶不方便等問題,因此亟需現代生產工藝的介入,實現標準化生產。
目前,上海中醫大藥業采用自主設計的單鍋熬制膏方機,在保證中藥治療傳統“一藥一方”的同時,將提取率從此前60%提升至95%,極大地為提高了藥品純度和藥效。
楊文剛說,目前上海中醫大藥業有四大優勢,一是依托于中醫藥大學的技術研發,二是以膏方提取作為大健康解決方案的突破口,三是符合新版GMP要求質量監督體系和理念,四是與專家形成資源共享,利用互聯網+的方式,把用戶、生產商和醫生整合在一起,形成有效的網絡。正是因為如此,2014年以來,上海中醫大藥業在營業收入等指標上同比快速增長。
參訪中,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藥品工業協會會長武嘉林對上海中醫大藥業的膏方標準化生產以及互聯網推廣方式給予贊許。他說,上海中醫大藥業將工廠、藥房、醫生、患者結合起來的模式,對新疆醫藥產業的未來發展尤其具有借鑒意義。此外,上海中醫大藥業利用互聯網的營銷創新也為新疆醫藥企業進一步拓展用戶群體提供了啟發。
標準化也是保證中藥有效性的重要舉措。當天參加座談的知名藥企上海昊海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吳劍英指出,要保證中藥的有效性,一是要保證藥材來源、產地,二是生產工藝手段標準化,三是通過優良的生產設備確保提取率和藥效,四是要實現質量標準化。
新疆藥監局有關領導還表示,新疆具有獨特的自然環境,尤其是擁有豐富的動植物原材料以及獨特的藥材,能夠為上海中醫大藥業以及昊海生物科技相關藥品生產提供高質量的原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