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遼寧沈陽開新在保級區越陷越深的時候,大連一方暫時穩居中甲積分榜首,而大連超越在少賽一輪的情況下,距離中甲第二名10分的差距,也沒到不能追趕的程度。
遼寧足球開始了洗盤,在幾個賽季前還能夠拿到亞冠名額、但主動退賽的遼寧宏運在中超的金元風暴下越陷越深,對陣上海申花則是明顯地被對方三外援打亂陣腳,一潰千里,甚至狀態有所恢復的特維斯還沒進入名單。
8800萬,遼寧的廣告贊助,對于其他球隊來說,可能還不夠一個國內優秀球員的身價,就讓遼寧更換了冠名。
在中超俱樂部越來越成為大企業自有廣告宣傳機器的情況下,遼寧宏運這樣拉贊助小本經營的方式越來越難以為繼,而這樣艱難的還不止這一支球隊。
相比于申花的外援都有過頂級歐洲聯賽經驗,遼寧宏運也只能尋找廉價的替代品。兩相比較,自然是落于下風。
同時,遼小虎模式再也沒有延續下去,那種花費多年培養一支核心班底的模式,目前也只有上港還勉強維持下去,而上港擁有中超最強悍的前鋒線。
雖然有外援和U23政策限制,對于中小俱樂部來說,殘酷的優勝劣汰會不斷地繼續下去。這個受難日,也極有可能是遼寧的中超球隊由沈陽變為大連。
激烈競爭對于所有球迷是件好事,對于俱樂部和球員教練,則是需要窮則思變,力挽狂瀾的警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