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有眼光今日話題:從投幣許愿看中國“交易式“信仰
熱門指數:★★★★
熱議指數:★★★★
小時候看《新白娘子傳奇》,想必你一定對鎮壓白娘子的那座雷峰塔印象深刻。如今,這座屹立于杭州西湖邊上的雷峰塔古跡,搖身一變成為了一座“金銀島“”。游客們為祈愿,向古塔遺址中扔進零錢,大至幾十元,一般為一元硬幣,日積月累,堆積成山。
這樣的新聞似乎已經變得不足為奇,雷峰塔遺址被扔成“錢山”的事情似乎每隔一段時間就會報道。而雷峰塔景區人員也不得不高頻率的進行“泄洪”儀式。但是這樣高頻率的曝光和解釋,也并沒能阻擋游客扔錢許愿熱情。
仿佛聽到了白娘子銀鈴般的笑聲。
無獨有偶,不止雷峰塔遺址遭殃,單就今年來說,各地景區景點挨砸的事件接連出現。被錢砸出來的金山銀山成了一道“奇特的”的風景。據稱,這些的硬幣具體無法統計,但少說也是數以萬計。
大明湖的玉蓮
濟南大明湖景區盛開的王蓮葉片直徑達到50厘米,不少游客將王蓮當成了“許愿花”,紛紛拿出硬幣投向葉片,有的則砸穿葉片落入水池中,碩大的葉子上密密麻麻的布滿了無數個小洞,葉子被砸成了馬蜂窩。
南普陀寺的烏龜池
2016年5月12日,福建廈門,南普陀寺放生池大清理后一個月再現烏龜扎堆疊羅漢曬太陽。今年4月初,南普陀寺放生池因魚龜數量太多,加上大批善男信女隨意放生,使池中生物難于生存,已經進行了捕撈清理。
扔錢不過癮扔銀行卡
今年春節期間,到歸元寺燒香祈福的人絡繹不絕。在一尊香爐前,香客投幣祈福,在一片硬幣中,竟驚現一張銀行卡,引發網友紛紛吐槽“要密碼”。
在福州市某中學出現了一個讓人忍俊不禁的許愿池:廁所許愿池。據該校學生說,該“習俗”源于若干年前某學長,不慎將一枚硬幣掉進去,后來不知怎么就引來越來越多的同學的許愿,尤其大大小小的考試之前。在這里小編想說:廁所里有沼氣,蹲多了傷身體,不如果花點時間好好看看書來得有效。
還有……佛祖有沒有告訴你他不需要花錢……
“咱們也扔點錢吧,這么多人投錢,應該能帶來好運的。”這或許是許多投錢幣許愿的游客的一種心理現象,就好比多年前,到景點會刻上到此一游,留下個印記。
你以為你扔的硬幣會長長久久的待在那里,或者被神明感受到嗎?很遺憾的通知你,不僅不會,這些錢都被景區工作人員不定期的清理了,不然這些硬幣早就把許愿湖填平了。水池被硬幣“攻陷”。對于這些天上掉下的“餡餅”,景區工作人員并不歡喜,甚至有些頭大,“這真的只是個普通的水池,池子里三個燭塔也只是裝飾物而已。而且池子里還養了十幾條觀賞小魚,游客扔硬幣會傷到它們。”工作人員稱。
在山東濟南,著名的趵突泉景區漱玉泉中不僅有硬幣、紙幣,甚至還有銀行卡、信用卡。天下第一泉管理處工作人員介紹,過去硬幣基本是鋁制的,重量較小,在水的張力作用下,很容易浮在水面上。“浮”與“福”同音,浮起來就是“福氣來”,游客借此討個彩頭。不過如今鋁制硬幣越來越少,新的硬幣重量越來越大,很難再浮起來了。
拋幣祈福,國外也有很多地方有這樣的習俗。有觀點認為,扔錢幣許愿的習俗起源于羅馬。羅馬“特雷維噴泉”有兩個美麗的別名“幸福噴泉”和“許愿池”。羅馬人傳說,如果有人背對著噴泉,右手拿硬幣從左肩上方向后投入水中,就能實現自己的愿望。一枚硬幣代表此生會再回羅馬,兩枚硬幣代表會與喜愛的人結合。這樣的虔誠游戲,在《羅馬假日》《羅馬童話》等影片中都有經典鏡頭。
成千上萬的游客來到羅馬都樂于拿出硬幣許愿,所以每隔一兩天的時間水池內累積的硬幣金額便可達數百歐元,這些錢通常由當地一家清潔公司打撈上來,其中的一半會轉交給博愛慈善機構。
有求必應,心誠則靈。當我們向自己的信仰發出禱告,如果我所信奉,并無回應,則必然是不夠虔誠。歸根結底,我們的信奉是有功利性或者目的性的,再虔誠也是有所求的,所以有人會說這種砸錢許愿的其實是一種“交易式信仰”。
這種“賄賂”神明的“交易”,慢慢發展成“逢古必投、逢水必投、逢像必投”的燎原之勢。
所以,瞅準了再祈福。希望景區不會被滿眼的鈔票破壞景區的美感,不會被鋼镚把景物砸壞。其實啊,與其等著池子里的硬幣讓你夢想成真,不如想著如何用兜里的錢去努力奮斗!
讓神仙歇一歇,拋棄浮躁、腳踏實地才能真正的讓夢想變成現實。
新聞有眼光,眼光帶你看世界,做有樂趣的新聞評論!每天一條熱點新聞為您呈上,不見不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