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0日,省統計局公布了上半年全省經濟運行成績單。初步核算,上半年全省生產總值12645.4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去年同期增長8.5%。在省政府新聞辦同日舉行的發布會上,省統計局新聞發言人趙金寶表示,上半年全省經濟運行保持在合理區間,穩中向好態勢趨于明顯,主要經濟指標繼續保持快于全國、位次靠前的格局。
夏糧再獲豐收企業利潤增長較快
今年以來,全省經濟運行保持了總體平穩、穩中有進、結構向好的態勢。分產業看,第一產業增加值985.9億元,增長2.8%;第二產業增加值6352.6億元,增長8.2%;第三產業增加值5306.9億元,增長10%。作為糧食大省,我省農業生產穩定,夏糧再獲豐收。其中,夏糧總產1395.3萬噸,居全國第4位,比去年增加7.6萬噸。工業方面,生產穩中趨快。上半年,全省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5382.5億元,增長8.6%,居全國第7、中部第2位。主要工業產品中,鋰電池增長2.6倍,工業機器人增長61.7%,液晶顯示屏增長66.7%,光纜增長45.7%,民用無人機增長49.4%,集成電路增長2.5倍。企業利潤增長較快。1-5月份,全省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815億元,增長17.1%;主營業務收入利潤率為4.54%,比去年同期提高0.1個百分點。
投資增速穩中趨緩 商品房銷售較快增長
從擴大有效投入看,上半年,全省固定資產投資13608.4億元,增長10.7%,增幅比一季度低0.4個百分點,比全國高2.1個百分點。新開工項目17482個,增長0.7%;新開工項目計劃總投資12380.7億元,增長10.7%。上半年,房地產開發投資2503.8億元,增長14.3%,比一季度加快5.4個百分點。商品房銷售面積4158.2萬平方米,增長12.5%,其中住宅增長11.8%;商品房銷售額2602.6億元,增長22.7%,其中住宅增長25%。
財政收入增長加快民生支出重點保障
財政收入的較快增長有力保障了民生支出。上半年,全省財政收入2614.5億元,增長12.3%,增幅比一季度高2.8個百分點,其中增值稅、企業所得稅、個人所得稅、消費稅等主體稅種增長16.1%。地方財政收入中,稅收收入占比為70.9%,比去年同期提高2.8個百分點,居中部第2位。財政支出3423.4億元,增長18.8%。其中,民生支出增長21.3%,占全部財政支出比重由去年同期的83.5%提高到85.2%。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扎實推進政策成效持續顯現
安徽經濟增長穩中向好,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扎實推進。數據統計,上半年,全省退出煉鐵產能62萬噸/年,徹底清除“地條鋼”企業、涉及煉鋼產能近250萬噸/年,關停淮北金石礦業、退出煤炭產能45萬噸/年。6月末,商品房待售面積2397.7萬平方米,比3月末減少144萬平方米,由去年同期增長36.4%轉為下降6.5%,降幅比3月末擴大2.6個百分點。工業企業資產負債率及成本下降,5月末規模以上工業企業資產負債率為56.9%,同比下降1個百分點;1-5月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主營業務成本、三項費用占收入比重分別為87.8%和6.8%,同比下降0.3和0.2個百分點。
經濟結構調整優化 新動能持續增強
“穩”的格局更加鞏固的同時,“好”的態勢也更加明顯。上半年全省生產總值中,服務業增加值增幅比GDP高1.5個百分點,增加值占比由去年同期的41.9%提高到42%。規模以上工業中,高新技術產業、裝備制造業增加值分別增長14.6%和12.7%,比去年同期高0.7和1個百分點,比全部工業高6和4.1個百分點。與此對比,六大高耗能行業增加值增長6.5%,同比低1.9個百分點,比全部工業低2.1個百分點。
趙金寶指出,總體上看,上半年全省經濟結構調整優化,增長動能加快轉換,質量效益穩步提升,民生保障繼續加強,經濟發展的穩定性、協調性和可持續性逐步增強。不過當前全省經濟發展仍面臨不少困難和問題,如部分優勢行業生產下滑、投資增長后勁不足、企業成長速度放慢等。下階段,要繼續加大各項工作力度,狠抓政策舉措落實,努力鞏固穩中向好基礎,確保實現全年經濟發展預期目標。
(記者 彭旖旎)
(稿件來源:中安在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