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左志高報道
在熱情好客的鄂托克旗草原上,黨員中心戶圖娜拉一大早就準備了奶茶、炒米、手把肉和自制的酥餅,來迎接與她家沒有血緣關系的“遠親”。
圖娜拉是鄂托克旗一名普通牧民,中共黨員,擁有草牧場面積6000畝,現存欄羊380余只,年收入30余萬元,是當地遠近聞名的“富裕戶”。2016年12月,鄂托克旗根據實際情況,將圖娜拉黨員中心戶打造成為了集電商扶貧、郵件投遞、金融代辦、視頻教學等為一體的“智慧+”綜合便民服務點,服務周邊35戶農牧戶,借助這一優勢服務功能,圖娜拉今年開始實施草原“云牧體驗”項目。
云牧體驗到底是什么?
人在城市走 心在牧場留
“我過來看看我們家小孩認領的小羊羔長得怎么樣,還可以在圖娜拉牧戶家感受最純的牧民生活,嘗嘗牧民教我們自己做的奶食品,享受度假的休閑感,欣賞遼闊的草原,工作生活壓力大的時候,我第一時間就是想來這里放松。”來自烏海的白領張新春邊搗著新鮮的酸奶邊暢談自己的感受。在鄂托克旗范圍內,像圖娜拉這樣的黨員中心戶全旗還有40多戶,并在不斷擴充草原云牧體驗項目。通過實施草原云牧體驗項目,目前前來旅游的游客遍及北京、呼和浩特、銀川、烏海和周邊旗區等多個地區,他們通過購買農畜產品、體驗牧民生活、參加文化旅游活動,通過使用草原牧場原始蒙古包、體驗民族風俗和“六畜”認領等,讓他們時時刻刻惦記草原上還有一片屬于自己的“天地”。
扶貧扶智 農戶搭上致富“快車”
來到貧困戶敖特根巴雅爾家里,從外地來的劉成程一家正在掃小羊羔耳朵上的“二維碼”,登錄草原云牧體驗APP在線認領,他們線上從云牧體驗平臺數據庫查閱小羊羔出生日期、體重、照片等信息,選定后,要求實地到牧場現場認領,并與認領的小羊羔合影留念。“以前賣羊,賣不上價錢,辛苦一年,也掙不下幾個錢。現在把羊給游客們管理,不僅在羊身上賺錢,而且還能讓他們過來買一些手工藝品、奶食品,并且再給他們提供吃住,這是一條龍的賺錢路子。今年年底我就能把‘貧困戶’的帽子給摘了!”敖特根巴雅爾高興地說。鄂托克旗在脫貧攻堅中,不僅在資金項目上給予貧困戶支持,更多的是如何能讓貧困戶有一個長久、持續,并且能調動貧困戶主動脫貧意愿的創新舉措,云牧體驗項目應運而生。云牧體驗項目是基于“互聯網+黨員中心戶”開展的全業態牧業體驗經濟,通過草原云牧體驗平臺數據庫管理,定期為客戶推送體驗動態,創造具有歸屬性質的體驗產品,擴大產品附加值的一個過程。目前,通過實施該項目,僅敖倫淖爾嘎查的一個幫扶小組,已有50只羊羔被認領,為4戶貧困戶直接帶來效益9萬多元。
“云牧體驗”的乘數效應
“云牧體驗項目為我們‘第一書記’搭建了一個很好的發展平臺,也給我們提供了發展嘎查村集體經濟的思路,只有農牧民真正富起來了,‘第一書記’這份責任才能對自己對群眾都有個交代。”烏蘭圖克嘎查第一書記楊正宇說。在鄂托克旗脫貧攻堅中,全旗40多戶云牧體驗項目戶的落地開展,牽引了周邊1200余農牧戶的農畜產品、手工藝品、家庭牧家樂等產業的發展,較好地解決了嘎查村經濟的前端布局和“最后一公里”的末端銜接問題。同時,帶動農牧民就業1600余人,累計為農牧民增加收入達700多萬元,促使1220戶農牧民實現了增收致富,80戶貧困戶穩定脫貧,受益人群達4960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