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拉通過社交媒體質疑政府凍結她的賬戶的合法性,稱大米收購案還未宣判就凍結她的賬戶,這將干擾到最高法院的判決。
據媒體報道,泰國政府24日凍結了英拉的多個賬戶,這與她可能面臨的高額罰款有關。去年,泰國政府委任的委員會提議罰款英拉10億美元,稱她在執政期間的大米收購計劃給國家造成數十億美元的損失,10億美元罰款約相當于國家損失的五分之一。
泰國最高法院21日進行了大米收購案的最后一場聽證庭審,英拉當天到場出庭。最高法院決定于8月25日宣判。如果罪名成立,英拉可能被判處最高10年的監禁處罰。
泰國前總理英拉牽涉的大米收購案究竟是因何而起?
泰國大米收購項目是英拉2011年上臺后實施的一項惠民政策。根據這一政策,每季稻米播種前,政府與農戶簽訂合同,按照每噸500美元的價格從稻農手中收購稻米,這一價格比市價高出50%左右,曾受到稻農及以種稻為主的泰國北部民眾的大力支持。
然而,大米收購項目也讓泰國大米庫存創下50年來最高,在2011年至2012年間共導致一千多億泰銖,約合人民幣190多億元的虧損。這導致英拉政府受到泰國中產階級的強烈反對,也成為反對派攻擊的目標。
2013年12月,英拉宣布解散國會下議院,她領導的政府變成看守政府,失去了管理國家財政的權力,從而未能及時向稻農支付收購款,約有100萬稻農受到影響。泰國各地的稻農持續舉行集會示威,要求政府歸還欠款。
2014年5月,泰國軍方推翻英拉政府。2015年2月,泰國總檢察長辦公室就大米收購項目正式向最高法院提起了針對英拉的刑事訴訟,指控英拉犯有瀆職罪和縱容腐敗罪。如果罪名成立,英拉可能面臨最高10年的刑期。當年5月,泰國最高法院針對大米收購案召開第一次聽證會,英拉出庭,并辯稱清白。此后,英拉多次出庭受審,都堅持自己沒有犯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