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通氣會現場
“腳蹬石頭手扒沙,風里雨里走天涯”,這是千百年來川江船工的真實寫照,2006年5月20日,川江號子經批準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成為了重慶這個年輕的直轄市的一張新的城市名片。1月5日,以川江號子為題材的重慶本土電影《川江號子》(暫定名)舉行了新聞通氣會。據制片人楊曉韻表示,該片計劃于8月開機,力求能打造一部本土題材、本土創(chuàng)作的電影精品。
春節(jié)前后啟動演員海選據了解,《川江號子》是一部以纖夫和川江號子為主角的電影。影片講述了1938年,發(fā)生在川江上的愛情故事。而在這個故事的背后,則是纖夫們和川江的殊死搏斗,是普通百姓和侵華日軍的家仇國恨。發(fā)布會上,制片人楊曉韻表示,川江上的船工們與大自然搏斗和抗爭的精神,是令她投身到這個電影項目中的原因。楊曉韻介紹稱,目前劇本已經劇本完成,正在做最后的完善。至于主演方面,楊曉韻透露,目前已有幾位觀眾熟悉的演員都對該片表示出了濃厚的興趣;而劇組本著為本土青年演員提供一個機會的想法,將于春節(jié)前后啟動一個大規(guī)模的演員海選計劃,3月底,海選出的演員將會集中進行培訓。
青年導演與重慶二度結緣《川江號子》的導演梅昕2000年畢業(yè)于北京電影學院,之后分別求學于英國利茲大學和加拿大溫哥華電影學院,現為中影集團的簽約導演。梅昕曾執(zhí)導過《花開有聲》、《感恩之旅》等片,由他執(zhí)導、郝柏杰和王禛主演的《天降》入圍過第24屆圣路易斯國際電影節(jié)、第39屆蒙特利爾國際電影節(jié)和第9屆FIRST國際青年電影展——值得一提的是,《天降》也曾在重慶取景拍攝,因此發(fā)布會上梅昕也笑言,《川江號子》是自己和重慶的第二次緣分。
前重慶商報記者擔任編劇值得一提的是,該片由鄒越濱和張世韜擔任編劇。鄒越濱原系軍旅作家,他的報告文學《長河精英》榮獲過全國第3屆優(yōu)秀報告文學獎,近10年來則一直從事影視劇本創(chuàng)作,曾編寫過包括《朝天門》在內的多部電影電視劇。另一位編劇張世韜此前曾就此職于《重慶商報》,后轉型做編劇,與莊秦、宋汶芯聯(lián)合擔任了2017年重慶衛(wèi)視自制大戲《火鍋傳奇》第一季的編劇。據悉,《川江號子》的預期投資是5千萬人民幣,開機時間初定在今年8月。拍攝完成后,不僅將在大銀幕上與觀眾見面,出品方也已經瞄準了各大電影節(ji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