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過去的180年里,位于瑞士汝山谷(Vallée de Joux)的積家表廠隨著制表技藝的日新月異,規模不斷擴大。此刻,積家已設計并制作出一千二百多枚款式各異的機芯,獲得近四百項獨家專利,也為博大精深的瑞士鐘表持續洗鏈脫胎換骨的新貌。
距離日內瓦車程大約兩個小時,瑞士寧靜的山谷小鎮Le Sentier在世界腕表的地圖上,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即便寧靜、即便秀麗,即便這座小鎮常常覆蓋在雪里,因著積家表廠的盛名,這里不僅是守護高級鐘表的圣地,更是一處創意勃發的寶地。時間拉回1559年,LeCoultre家族首位來到此處的Pierre LeCoultre、一位因新教徒身份逃避法國宗教迫害而到此墾殖的文人,讓這一個小型的聚落卻逐漸成形,人口不斷增加。1612年,Pierre LeCoultre的兒子在這里建造了一座禮拜堂,正式宣告Le Sentier小鎮的誕生。小鎮中心,就是現在被昵稱為「大工坊」的積家廠房,創辦人是Antoine LeCoultre(1803~1881),是LeCoultre家族墾殖汝山谷的第十代子嗣。
Antoine LeCoultre開創大工坊
無師自通的鐘表匠Antoine LeCoultre(1803~1881)發明切削鐘表齒輪的機具,于是在1833年自立門戶。短時間之內,他陸續推出十數種嶄新發明,以及數百項獨家專利。此后,這作工坊迅速擴張,被當地居民冠以「大工坊」(la Grande Maison)的稱號。
Grande Reverso Lady Utra Thin大型超薄女裝翻轉腕表,搭配Valextra表帶。
1888年,在表廠中任職的鐘表師傅、技術人員與工藝匠的人數,已多達500位。這歸功于Antoine LeCoultre和兒子Elie(1842~1917)將擅長不同工藝的工匠師聚集在同一屋檐下,除了專精分工,并分享彼此手藝、傳承寶貴的經驗。他們將各自的才華凝聚在一起,完成了當時以半機械化方式制作復雜機芯的初步嘗試。
表廠在1860到1900年之間,一共推出350多款不同機芯,其中有半數是復雜功能機芯,在機芯制作領域中的豐富創意,可以說獨步表壇。
超卓傳統球型陀飛輪3大師系列紀念腕表。搭載176型手上鏈機芯。
合作無間的Jacques-David LeCoultre與Edmond Jaeger
1903年,來自巴黎的法國海軍專屬鐘表師Edmond Jaeger(1858~1922)帶著獨家的超薄機芯設計,前來瑞士尋找有能力制作的廠家。而當時在LeCoultre & Cie表廠中,負責制造部門的表廠創辦人之孫Jacques-David LeCoultre(1875~1948)自Jaeger手中接下訂單。
Jacques-David LeCoultre和Edmond Jaeger的伙伴關系逐漸發展成為惺惺相惜的友誼,兩人攜手打造出鐘表史上最精湛的超薄系列之一,其中最纖薄的一款,配備的是厚度僅有1.38毫米的LeCoultre 145型機芯。
Rendez-Vous Celestial約會系列星空腕表,淋漓盡致地展現天象主題,表盤還設置星座日歷,月份指示與星座全年對應。
有趣的是,二十世紀初期的男性對腕表相當排斥,認為只有女性才會佩戴腕表。此外,體積小巧的腕表必須兼顧防震、防水等技術上的挑戰,使當時許多制表師望而卻步。不過后來在LeCoultre與Jaeger的合作之下,技術上的挑戰逐漸被克服,腕表地位不可同日而語。
兩位制表家合作無間,初試啼聲就有劃時代作品,也促成了積家(Jaeger-LeCoultre)品牌的誕生。作為制表翹楚,積家表廠嫺熟掌握技術與藝術,在鐘表世界留下不可磨滅的印記,開創許多享譽表壇的產品,包括Reverso翻轉系列、Duoplan系列、Master Control大師系列、Memovox Polaris響鬧腕表、Gyrotourbillon球體型陀飛輪翻轉腕表及Atmos空氣鐘。
積家表廠以世上獨一無二的工藝技術打造空氣鐘。
積家表廠除了專精研發、設計、制造、組裝、調較,還專經于古典的鑲嵌、雕刻與上釉工藝。
執行撰文:Tsung Chia Lin 圖片提供:Jaeger-LeCoult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