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國首款擁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復合型智能語音芯片在長虹研發成功。據悉,該款芯片具備學習能力,自動處理消費者語音操控習慣,記錄口音并自動適應,提高識別準確度。
長虹多年精心、系統地戰略布局,強力打造終端“硬件+軟件+服務”的差異化智能基因,在大數據時代建立家電行業典范的信息化企業,將其智能基因發揮最大效力,開啟了家電行業的大數據時代。尤其是硬件部分中的智能芯片在未來終端上的應用,以及對未來數據的挖掘、分析與應用,意義都非常大。
長虹打破國外技術壟斷
中科院聲學所研究員付強告訴記者,現有智能家電的語音方案更多還是采用對著遙控器講話的方式,而不是采用直接遠講的方式。這款芯片突出優勢在于在語音識別的基礎上,融合了多方面的語音增強功能,能夠實現遠距離話音采集,從而打破了國外對智能語音芯片的技術壟斷。
記者了解到,該款芯片通過突破語音增強等技術難題,包括語音去噪、回波消除、波束成形、身份識別等,并支持超低功耗喚醒,可以大大提高語音遠講操控和交互的識別率,為消費者帶來良好的體驗感。
據長虹工作人員介紹,智能語音芯片具備了學習能力,將使語音交互體驗“越來越好”,并將更廣泛地改變著人們的生活。即使用戶有不同的口音、使用不同的方言,這款芯片在應用于智能家電終端后仍可通過自學習模式,自動處理消費者語音操控習慣,記錄口音并自動適應,提高識別準確度。業內專家人士預測,這款芯片將有望成為中國智能語音市場里標志性的芯片產品。
目前,該智能語音芯片的第一版已預裝到即將上市的長虹智能空調產品上,同時,該芯片正緊鑼密鼓地準備裝機于長虹旗下黑、白電等全線智能終端產品。預計明年四川長虹的智能電視有50%將預裝遠講語音操控功能,智能空調將100%預裝語音操控功能,長虹旗下的智能終端產品將全面具備“智能芯”,公司產品全面向高端智能化轉型。
推動語音智能產業發展
除了智能家電外,智能語音芯片將在未來普遍應用于智能家居、玩具、汽車電子等領域,芯片需求量在未來3~4年呈快速上升趨勢,到2016年市場容量將達到3000萬片。行業分析人士認為,長虹智能語音芯片的研發成功將有利推動國內語音智能產業發展。
據長虹IC事業部總經理袁軍介紹,長虹在消費電子領域有幾十年的積累,對消費者、消費電子領域有非常深刻的理解。但是這種理解,通過標準化芯片平臺或者外來芯片,很多自主想法得不到實現。所以一定要能自主可控,能根據對消費者的理解做可控的開發,從而定義產品。
目前,越來越多的公司都在建立自己的芯片研發,特別是消費電子公司,例如蘋果A5、A6的芯片都是自己設計,委托三星等流片。而三星和索尼等消費電子公司也都在使用自己的芯片。
相對國外公司而言,國內六大電視廠商幾乎沒有自己完全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芯片核心技術。很多核心技術都依賴進口,受制于人。長虹復合型智能語音芯片的研發成功,可以說將大大提振國內家電廠商的信心。另外,國家一直希望中國的IC企業能夠承擔起中國IC設計制造的產業鏈責任,不要再讓芯片核心技術控制在國外手里。長虹大力發展芯片技術與國家產業戰略正相吻合。
同時,芯片本身也是一個利潤率非常高的行業,國外芯片毛率一般控制在50%以上,臺灣芯片公司可能控制在35%到40%左右,大陸的芯片公司一般控制在20%到30%。擁有自己的芯片核心技術不僅可以為公司帶來利潤,還可以大大降低智能家電成本。
奧維咨詢研究院院長張彥斌認為,“作為智能基因的關鍵要素,智能語音芯片不僅本身是產業價值鏈高端的價值金礦,還將會給長虹旗下黑白融合的終端帶來競爭優勢和市場機遇,推動整個中國智能語音產業大市場快速形成和建立。”